畜牧家禽网 来源:银川日报 阅读数:
“去年我们投资30多万元安装了这套净水设备,让地里的花儿都喝上了‘纯净水’!”在银川市兴庆区农业高科技智慧示范园的宁夏丝路康花工厂化种植基地里,今年50岁的生产厂长谢生玉正在地里给工人们做技术指导。在这个占地14亩的智能化温室里,20万株香水百合正在享受“高科技”待遇。
“现在都是无土栽培,种球直接在花盆基质里生长,水肥都是按需精准供给直通根系……”说起如今高科技花卉温棚里的各种技术设备,谢生玉头头是道。而12年前,谢生玉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田间农民。
“最先种粮食作物,日子过得也紧巴,后来看别人家种菜,就试着发展温棚蔬菜,效果好了很多,再后来政府大力发展花卉产业,我也想试一试。”谢生玉是兴庆区大新镇塔桥村12队的农民,从最初的种粮、种菜,到后来尝试种花,一家人的生活一直没有离开过土地和温棚。依托2006年兴庆区大力推进花卉产业的契机,他第一批搭上了这趟致富“快车”。
从粮农到菜农,从菜农到花农,到如今的行家里手。在这12年光景里,谢生玉的农民身份没有变,但是思想在变,种植方式和产业结构在变,相应的收入也在变。
出台花卉种植优惠政策,搭建塔桥花卉科技示范园区,组织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同时给予花卉种植风险补贴、种苗补贴等等……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倾斜,兴庆区大新镇塔桥村,逐渐成为西北地区*的花卉集散地和交易中心,打响了“塞上花都”的名号,让很多和谢生玉一样的农民,感到了种花带来的生活变化。
“种花的第一年,四栋温棚就收入了8万元,而种菜只有不到2万元的收入。”在谢生玉的账本上,至今还记着当初种花的第一笔收益。而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谢生玉温棚里的非洲菊、康乃馨、百合花,收获了一茬又一茬,兜里的钱也越来越多。
“以前我们种花,费时费力,哪像现在两个人就能管护20万株百合花。”谢生玉告诉记者,以前传统花卉种植受到土壤、水质多种因素的影响,生产出来的花卉品质难以保障。如今,依托现代化种植技术,不仅让花卉种植轻松起来,品质也得到了保障。
因为是种花行家,谢生玉还被宁夏丝路康花科技园聘为生产厂长,从兴庆区塔桥村转战到了新渠稍村,在这里新建设的兴庆区农业高科技智慧示范园的宁夏丝路康花工厂化种植基地里,带动着当地花农们,种“高科技”花卉。
“现在都是自动化、智能化控制,遮阳保温一个人就能操作,整个环境都是最适合花卉生产的。”谢生玉告诉记者,去年11月刚种下的这20万株香水百合,赶在今年一月底就能上市,按一支8元的出厂价计算,这一栋大棚一茬花,便能收入160万元。
今年,随着兴庆区花卉种植规模的扩大,以及农业高科技智慧示范园等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兴庆区的花卉种植规模将达到7500亩。未来,当地花农将达150户,鲜切花产值也将增加1000万元,花卉产值提高15%。未来,随着企业开展精油提炼、食品制造和工艺品制作,“兴庆花卉”还将向品牌高端化、产业精细化方向发展。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