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成都高新 阅读数:
宽敞的柏油马路、崭新的文化长廊、村民们正在为下一季的收获忙碌着……产业发展是推动乡村建设的根本动力,自成都高新区启动“三美”示范村创建工作以来,各村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产业发展带来了乡村经济增长,让村民的生活渐渐富裕起来。新春将至,记者走进高新东区,实地探访特色农业如何为乡村带来“富美”生活。
董家埂乡蚂蝗堰村:
农民夜校持续“充电” 选种培育随时答疑
“过去我一直种植水稻,每亩年产量才1000多斤,现在我们改种莲藕,每亩年产量能达到4000多斤,好的能达到六七千斤。”谈及致富经验,董家埂乡蚂蝗堰村村民陈福颇有感慨,“水稻收获后,家里的地就空闲下来,无法再种其他作物,也就没办法再产生价值。后来我参加了农民夜校的学习,听了专家的建议,开始种植莲藕,且种植全过程都有老师指导。”
找准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农业,才能帮助乡村发展、村民致富。在董家埂乡蚂蝗堰村,发展、致富都通过农民夜校成为现实。
2014年,董家埂乡蚂蝗堰村将村里的一所废弃村小改造成了农民夜校,开设农业种植培训大讲堂,定期邀请乡上农机院专家前来指导教学。“我们在村里开辟了60多亩土地作为红花和赶黄草种植基地,由辅正药业负责承包收购。”蚂蝗堰村党支部书记吕桂明介绍,种植红花等中药材和种植果蔬庄稼有所不同,刚开始种植的时候村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产量也不太高。“我们把村民遇到的问题集中起来,邀请乡上的农业专家到农民夜校开展固定讲座,持续给村民”充电’,解决了大家的问题。现在村里的药材基地已经形成了规模,农民人均年收入从原来的8000多元增加到了近万元。”
草池镇友爱村:
“合作社+农户” 变传统农业为高效农业
全村5.1公里的路面已完成硬化,村内外主干道两旁种植好了行道树……自启动“三美”示范村创建工作以来,友爱村不仅实现了环境优美、风尚新美,还积极探索“合作社+农户”“业主+农户”“电商+农户”等产业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推进产村融合,逐步实现全村富裕的目标。
“去年开始,我们就经常去发展比较好的村学习取经,现在也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在草池镇友爱村党支部书记郑发明看来,“他山之石”可以借鉴,通过学习市级“三美”示范村罗家村的致富经验,友爱村引入国鑫果蔬专业合作社,将大棚蔬菜和樱桃种植作为特色产业发展;在村内3社、4社成立了善松家庭农场种植红花藕,并建立起一个中药合作社作为产业延伸。专业合作社不仅为村民种植果蔬提供种子和全程技术指导,还负责产品收购,全村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率高达95%以上,新型的高效农业正逐步形成。
坛罐乡两河村:
特色农业“触网” 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走进坛罐乡两河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近千亩的韭黄种植基地。作为区级“三美”示范村之一,坛罐乡两河村凭借高品质高产量的韭黄种植和“触网”式线上销售,成为了乡里数一数二的富裕村。
韭黄种植销售是两河村的支柱产业。悠久的种植历史、精挑细选的高级品种,加上农业专家的定期指导,造就了两河村韭黄的高产量和高品质,往年平均每亩年产量都在5000斤左右。自去年启动“三美”示范村建设以来,随着网络在全村的覆盖,两河村实现了特色农业“触网”式发展。依托电商平台,村里的韭黄走出了乡镇,走进了成都主城区,还远销多个省市。
“我们今年打算再增加500亩韭黄种植区。”坛罐乡两河村村支部书记胡成模告诉记者,不断增加的市场价值和市场需求,让现有的韭黄产量仅能满足本地及周边地区的供应,远一点的地方经常供不应求。“我们不仅要扩大种植面积,还要进一步提高韭黄品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销售渠道,让村民的收入继续增加。”胡成模说。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