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大河网 阅读数:
与农民习惯施肥地块平均亩产371公斤相比,施用有机肥配合无机肥的小麦亩均增产73公斤、施用控失肥的小麦亩均增产39公斤、施用绿聚能复合肥的小麦亩均增产33公斤。
过了小满,小麦渐黄,收割在即。近日,在新乡市封丘县黄陵镇庄呼村,由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大专家联合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对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区域重点项目“河南粮食生产减肥增效示范”新乡市封丘核心示范区的徐麦35现场测产、核算后得出上述结果。
近日,验收专家组赶赴永城市双桥镇汤楼村、信阳市平桥区平昌关镇王畈村,对永城核心示范区、信阳核心示范区的小麦进行现场测产、核算:优质强筋小麦郑麦7698在绿聚能复合肥、有机肥配合无机肥、控失肥均减氮10%的施肥模式下,分别比农民习惯施肥亩均增产76公斤、45公斤和36公斤;优质弱筋小麦扬麦15通过施用绿聚能复合肥和控失肥,每亩分别增产61公斤和33公斤。
“封丘、永城、信阳在地理位置上分属豫北、豫东、豫南,土壤类型及轮作方式各不相同,三地核心示范区的现场测产结果均表明,项目示范的减肥增效新产品、新技术,在提升作物养分利用率和粮食生产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以河南农大资环学院院长赵鹏和河南省农科院资环所所长张玉亭为正副组长的验收专家组认为,通过施用新型肥料、增加秸秆还田等,减少了化肥使用量、提高或稳定粮食产量,实现了节本增效、培肥地力、藏粮于地,促进了河南省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没想到化肥施得少了,小麦长势却更好了。原来一亩地用100来斤化肥,2018年在专家的指导下,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只用了60多斤绿聚能复合肥。”在中国科学院STS区域重点项目的实验示范田里,有新乡市封丘县黄陵镇庄呼镇农民赵振强5亩多地,虽然化肥施用量减了近四成,但他对2018年小麦产量充满信心。
提及以往“选肥随大流,施肥凭感觉”的施肥方式,赵振强直呼“不科学”,然而在我国广大乡村,像赵振强一样的农户不在少数。针对农民施肥随意、用肥量大等问题,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员周凌云认为,应从减少化肥施用量、改良施肥方法和增加秸秆还田等方面入手,推广环境友好高效的化肥和有机肥、秸秆转化促腐以及科学施肥技术等,推动实现减肥增效。
项目主持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跃进介绍,为减少化肥用量和养分损失,提升河南粮食生产养分利用效率、耕地地力和综合生产效益,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进绿色生产方式,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于2017年在河南启动了为期三年的“粮食生产减肥增效示范”项目。
“项目针对河南省粮食生产三种不同轮作模式,建立了不同的减肥增效模式。封丘、永城、信阳三地的土壤类型分别是潮土、砂姜黑土和水稻土,轮作模式依次为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小麦—水稻。”课题主持人、河南省土肥站研究员葛树春介绍,“同时,借助控失肥、绿聚能等新型肥料,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合理减少化肥使用量;推广高效秸秆还田技术,调节土壤碳氮比,增加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
根据项目目标,到2019年,核心试验区将实现化肥减量10%,机施面积提高10%,化肥利用率提高20%,秸秆还田率提高10%,有机肥使用率提高10%,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员林先贵介绍,届时,通过减少化肥使用量、增加秸秆还田等技术的实施,将推广新型化肥和减肥增效新技术面积3000万亩,带动农民粮食生产节本增效收益5~10元/亩,累计增加社会效益1.5亿~3亿元。
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农业大省河南用全国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的小麦、1/10的粮食,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不可替代。葛树春说,通过项目的实施,必将推动河南粮食作物持续减肥增效,使粮食增产增收与农业绿色发展琴瑟合鸣。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