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致富经 >  甘肃镇原:“花经济”引农户脱贫

甘肃镇原:“花经济”引农户脱贫

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新闻网 阅读数:

  “开春种植,入秋收获,一亩半土地有近6000元的收入。”苏孝莲后悔没能将家中剩下的5亩地都种上万寿菊。在甘肃镇原县孟坝镇千亩万寿菊富民产业示范基地里,峁合村村民苏孝莲摘着万寿菊蕾告诉记者,在这里“打工”每天有100元收入。

  丰收对于祖辈生活在黄土塬靠的农民来说是“梦寐以求”,而“花经济”的收获让他们对传统田间种植更是“耳目一新”。

  置身甘肃镇原县黄土塬上,田间金黄色万寿菊沿公路两侧铺开,让人不禁眼前一亮。不远处,几位村民提着尼龙袋,带着草帽手套,穿梭在万寿菊花丛中忙着采摘。苏孝莲已采摘了两袋万寿菊花蕾准备装车。

  自家种植的万寿菊已采摘了2茬,接下来还能采摘3至4茬。苏孝莲还在附近的养殖羊场里打零工,相比往年,今年虽然忙碌,但收入让她“信心满满”。

  苏孝莲告诉记者,之前农田里种的基本都是小麦和玉米,忙碌一年下来也只是温饱。2017年,村里的帮扶干部建议她种植万寿菊,发展订单农业。周边的人都在试种,她也跟着种了一亩半。“今年种的万寿菊的经济效益远远超出预期,想着明年要多种些。”

  “目前孟坝镇万寿菊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核心区域有2000多亩。”孟坝镇党委书记王朝峰告诉中新网记者,该镇将扶贫产业进行了调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广州立达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镇村干部入股引领,合作社示范带动,创办了祥农万寿菊种植等8个产业发展合作社,带动了2114户群众,其中贫困户665户,向农户免费提供种植万寿菊所需的地膜、机耕、种苗等,采取‘农户订单种植、公司保护价格收购’的方式,让贫困农户吃了“定心丸”。合作社还就近吸纳200个贫困户务工,人均务工收入达到6000元。

  万寿菊的花蕾是天然叶黄素的主要原料,素有“软黄金”之称。据万寿菊收购站负责人介绍,今年万寿菊长势比较好,定价收购效益非常好,所以农民种植积极性非常高。

  万寿菊花期在7月中旬至9月底,花期比较长,每10天采摘一次。在进入采摘季之后,每天都有当地及周边邻村的上百名“采花工”去种植基地“打工”。

  镇原县万寿菊种植起源于武沟乡,当地去年引进了万寿菊种植产业。随着万寿菊订单种植面积的增长和价格持续看好,万寿菊采摘工成了一份“炙手可热”的工作,熟练的采摘工平均每天都有近200元的收入。

  家住武沟乡渠口村民路金梅年近六旬,她和丈夫从事采摘万寿菊已有两年时间。入秋以来,当地进入万寿菊收获旺季。路金梅说,这些天来,他们从早上6点开始采摘,直至下午6点摘完收工,每天有200多元的收入。“这个活特别适合我们干,合作社里每天有70多人在摘花,工资按天发,感觉很舒心。”

  路金梅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的万寿菊才摘了2茬,如果赶霜降来临时再能摘3茬,她打工的收入还将维持50到60天左右。而她自家今年春季开始种植万寿菊已收入了近万元。

  “种植万寿菊是群众认可的好产业,并且带动了乡村旅游。”镇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贾翠艳对记者说,从覆膜、栽植、锄草到摘花、运输各个环节能给当地农户带来稳定的收入,尤其是对贫困户脱贫有了产业支持,按期脱贫有了保障。附近的农户还办起了农家乐,人们在赏花旅游的同时,也能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味,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群众收入。

  贾翠艳介绍说,目前,镇原县已建成了孟坝、武沟、上肖、庙渠、临泾等千亩万寿菊富民产业示范点,种植万寿菊3.5万亩,收购鲜花2200吨,净增加种植户家庭纯收入3000元以上,有效带动该县1000多户贫困户脱贫。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hh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