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行业动态 >  苹果黑星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图)

苹果黑星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图)

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药网 阅读数:

苹果黑星病又称疮痂病或黑点病,是世界各国苹果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苹果的品质和产量,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1、苹果黑星病发生情况

1.1苹果黑星病在国外发生情况

1819年首次发现于瑞典,1833年传入德国,1834年传入美国,1845年传入英国,1862年传入澳大利亚等地。1970年传入朝鲜,在平壤果树农场苗圃里发现大苹果黑星病以来,现已扩展蔓延到渔朗郡、明涧郡和清津市,危害较重,一般果实被害率10%左右,重者可达50%,个别严重的甚至高达70%以上。

1.2苹果黑星病在我国发生情况

在我国,由于气候变化、栽培制度变革及品种更换,苹果黑星病已由次要病害逐渐上升为主要病害。国内苹果黑星病主要发生在黑龙江、吉林两省,辽宁、河南、河北、甘肃、宁夏、山东、山西、陕西、新疆、四川、云南等省的局部地区也有发生,近年来有逐步蔓延趋势。如1997年以来,苹果黑星病在陕西省曾2次大规模流行(1997年和1999年),已成为制约苹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

2、有机苹果黑星病综合防治措施

2.1植物检疫

预防黑星病的最好办法是防止危险性的病原进入未曾发生的新区。植物检疫是防治病害扩散传播的主要技术措施。以进出口和国内地区间调运苹果苗木、嫁接进行现场或产地检疫,发现带有病原的材料,在到达新区以前或进入新区分散以前进行处理。如设立观察圃,进行隔离观察,严禁从疫区调运已感病或携带病原的材料。发现检疫对象应及时扑灭。通过检疫,有效地制止或限制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播和扩散,对阻止各地未曾发生的植物病害的侵入,起着积极作用。

2.2农业防治

在春季新芽萌发之前清除果园地面中的落叶,如用草耙、吹风机或 吸尘器等将落叶集中,然后在病菌子囊孢子发育和成熟之前埋入土壤中使之腐烂分解,可以减少黑星病越冬初侵染病源,降低发病率。氮元素是影响微生物降解苹果落叶的重要因素,可以将落叶粉碎并加入堆肥促进落叶腐烂。在果园进行地面灌溉,应尽量在病菌子囊孢子不易扩散的夜间进行。

2.3选择抗苹果黑星病品种

早、中熟品种有皇家嘎拉、早捷、俄矮2号、Williams等品种;中晚熟品种有Pristne、阿斯、陕富6号、首红、秦冠、新红星、瓦里短枝、红星、金冠、乔纳金、红王将、祝光、旭、黄魁、Enterprise等品种,上述品种抗黑星病能力强。

2.4生物防治

世界上许多学者正在研究微生物和植物提取物防治黑星病。瑞士专家研究表明常春藤叶片提取物在温室条件下能够抑制孢子的萌发。还有研究表明至少有 2 种真菌对苹果黑星病有颉颃作用。在控制条件下将真菌 Atheliabom bacina和chaetomium globosum施于感染黑星病的苹果叶片上,能够100%地抑制病原菌子囊孢子的产生。

2.5化学防治

苹果黑星病的有机化学防治包括使用铜制剂、石硫合剂的防治。这些药剂在病害中度发生时能有效控制病害,但在重病果园的防效差。因此,为提高防效,应在侵染前或侵染期间用药。铜制剂及微粒化硫可有效防治黑星病,但在开花后喷洒铜制剂,即使是很低的用量也会使果品上产生褐斑。重复使用或大剂量的铜制剂对植物和动物具有毒性。铜制剂在开花吐绿前进行第1次喷洒的效果最好,用量4.5~9.0 kg/hm2。微粒化硫(含硫80%)可有效抑制病原菌侵染,一般用量11~17kg/hm2,该药剂在苹果吐绿到果实发育成熟的各个时期都可以使用而不会使果品产生褐斑。硫具有轻微的刺激气味并会逐步酸化土壤,硫和油具不亲和性,硫的使用应与防治其他害虫使用的乳油间隔2~3周。在足够剂量的

条件下,若在苹果吐绿阶段使用铜制剂,继而在开花后使用硫制剂的防效好。液态的硫石灰也可用于防治黑星病,但这种药剂对植物有毒害,并且会在炎热天气时灼烧叶片和花朵,并对捕食螨有潜在危害。从延续休眠至吐绿期间单独使用或与休眠期喷洒使用硫石灰,用量是113L/hm2(1L液体石灰硫加35L水)。具体化学防治见表1。

2.6燃烧

丙烷燃烧或加热可显著减少苹果黑星病子囊孢子的产生,从而减轻病害。燃烧时温度很高,地面必须没有覆盖物,剪掉的枝条一定要运到园外。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linwenwen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转发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