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农村信息部 阅读数:
在开化县桐村镇杜坑村一处茂密的竹海丛林中,有一座“吴府竹木山庄”,走进山庄的竹艺品陈列室内,一股毛竹馨香扑鼻而来,一排排竹编的艺术花篮、菜篮、餐具、灯饰等琳琅满目。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开办这个山庄的竟然是一位“80”后,他叫吴政。
吴政,一位土生土长的开化桐村镇黄柏坑村人。2006年,高中毕业的吴政只身到外地闯荡,没想到几年下来,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花掉了父母不少的积蓄。他想到在家乡承包了600亩竹林的老父老母,既要经营竹林,又要种植管理其他农作物,非常辛苦,便产生了打道回府,助父母一臂之力的念头。
2012年底,吴政返乡创业。在当地农商银行贷款45万元,创办了家庭农场,从事毛竹建筑,为当地乡村建造毛竹长廊、牌坊、凉亭等,从此与“竹”结下不解之缘。
杜坑村曾是开化家喻户晓的“竹编村”,在上世纪90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一门竹编手艺,竹编也成了村民致富的好门路。但2000年以后,竹编制品市场行情一路下滑,“竹编村”渐渐变成了“薄弱村”。吴政多次探访该村,深深被村里竹编师傅精心编制的竹制品所吸引。他觉得自己建造毛竹建筑时有不少边角余料,当作柴烧很可惜,如果把这些边角余料用到竹编工艺品上,不但可以变废为宝,还可以增加收入。之后,他常常赶到杜坑村向竹编师傅请教,学习竹编手艺。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随着吴政对竹编手艺的了解,他感到杜坑村传统的竹编生活用品不够精致,应向更精致、更高层次的竹编艺术发展。于是,他专程赶到四川、福建以及我省的安吉等地学习竹编艺术,向那儿的竹艺名师请教竹编技艺。回来后,吴政研究探索竹艺品精深编织技术技巧。在设计过程中,除了传统的经纬编织,他还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使编出的图案变化多样。此外,他还按照现代审美观,编制创意与旅游和艺术欣赏品相关的竹编工艺品,提高竹编产品精深加工附加值。
如今,吴政的竹编工艺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慕名前来谈合作的商人和购买竹编工艺品的游客也络绎不绝。为了提高产量,他采取统一加工竹片、竹丝,分散到农户家里编织,自己挨家挨户上门手把手指导编织。“我经营的模式类似于来料加工,公司接到订单后会统一配料并交给村民编织,我们按件结算,像这个斗笠的收购价是每个10元,手艺娴熟的师傅一天至少能做五六个。”吴政随手拿起一个竹编斗笠对笔者说。
截至2018年,“吴府竹木山庄”已拥有各类竹制工艺品1000余种,年销售10万件,销售额700多万元,发放竹编农户工资100余万元。2018年11月18日,吴政荣获“开化县首届‘首席乡土专家’民间工艺师”称号。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