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三农人物 >  “红薯大王”叶启营:要让全世界人都吃上“河南红薯”

“红薯大王”叶启营:要让全世界人都吃上“河南红薯”

畜牧家禽网  来源:河南日报 阅读数:

  当前,红薯正处于育苗期,为确保育苗的成活率和质量,连日来,正阳县真阳街道办事处乐堂村的叶启营每天都在自己200余亩的大田里,组织指导村里的贫困户育苗、盖膜保温。
  
  据统计,叶启营已在全国共建“梅营”系列红薯万亩示范基地两个,千亩示范基地100多个,扶助建立科技示范户16500户,总推广面积900多万亩,带动全国近5万贫困户脱贫致富,间接创造财富280多亿元。
  
  结缘红薯
  
  1982年,年仅17岁的叶启营因家境贫寒,高中没有上完就辍学在家。
  
  回乡务农的叶启营先后进行过西瓜、大豆种植,从中尝到干事创业乐趣的同时,也给家里带来了一些收入。1992年,他参加了正阳县农广校农技推广专业学习,拿到了“绿色证书”,通过订报学习,视野不断开阔,他决心把学到的科技知识变成财富,带领乡亲们致富。
  
  1993年冬天,叶启营到正阳县电视台办事,进门时看到电视台门口有人卖烤红薯,出门后他发现一筐红薯已经卖完了。“看到红薯这么畅销,当时我就萌生了搞红薯良种繁育的念头。”叶启营说,回家后他凑钱从许昌引进了红薯新品种。当年种植的10多亩红薯喜获丰收,赚了5万多元。从此,叶启营与红薯结下了一生的“情缘”。
  
  培育红薯
  
  叶启营潜心攻读育种专业知识,向县农广校借来测土仪器,对照各个红薯品种的特征现状,针对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生长条件进行品种考查分析,建立了红薯良种科技档案,为引进红薯新品种试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995年,叶启营与中国农业大学联手共建全省第一家以红薯专业为主的绿色作物研究所,扩大承包科研基地300亩,创办了红薯名特稀优品种繁育研究中心,开始了他的育种梦。同时,叶启营以“农珍868”变异开花品种为母本,以当地“万斤白”红薯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育成了红薯新品种“梅营1号”——亩产9063公斤,平均单株产量6.5公斤。
  
  种植红薯
  
  “都是叶启营给我们找的致富门路。”该县乐堂村村民邓兆奎说,他每年都要种20多亩红薯,叶启营免费给他提供红薯苗、全程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怕红薯收获时找不着销路,叶启营全部以市场价回收,邓兆奎不出家门就能赚几万元。
  
  近年来,叶启营先后与中国农科院、河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他免费向贫困地区农民赠送自己培育的“梅营”系列红薯种苗数百万株,价值50万元,成功推广了多种红薯种植新技术,通过创建梅营红薯专业技术协会,摸索出“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成基地”的合作共赢之路。乐堂村成了红薯专业村,被河南省评为“全省一村一品引智示范村”。
  
  从2010年开始,叶启营把商标战略与红薯产业的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大胆创新“研究中心+协会+商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工人和产业化“新农民”。
  
  2019年,他着力改善仓储、物流环节,建设“梅营”系列红薯保鲜包装生产线,兴建容量40万公斤的储藏库20座,回收入会农户的红薯贮藏增值。发展红薯
  
  在叶启营的带动下,真阳街道办事处每年规模种植“梅营”红薯8000亩,示范带动全县种植红薯10多万亩,周边市、县种植“梅营”红薯40多万亩,让两万多农户享受到“梅营”系列红薯的产业发展成果。
  
  目前,“梅营”系列红薯已走出国门,在泰国、越南和缅甸等国家生根发芽,叶启营正琢磨打造他的“红薯联合国”。“今年我育了200多亩红薯苗,育种80多万公斤,明年准备扩大产量,在原来18个标准储存大棚的基础上再建两个储存大棚,新建的扶贫红薯加工车间正在施工建设。”叶启营说,“我要将‘梅营’系列红薯推广到更多的国家,让全世界人民都吃上咱河南人培育的红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叶启营这个从红薯地里走出来的全国劳模富裕后不忘回报社会,他先后为该县真阳街道办事处中学、小学捐款15万元建教学楼,为贫困大学生、失学儿童、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抗震救灾等公益慈善事业捐款6万元;个人出资5万元在正阳县创办了全国红薯大奖赛,吸引全国1万多名薯农参赛;为贫困户免费赠送“梅营”系列种苗1亿株,折合现金近2000万元,每年为入会农户义务机收红薯2000亩。
  
  20多年来,叶启营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青年科技扶贫状元、河南省十大种植状元、河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huhaonan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