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湖南日报 阅读数:
“还有一朵芬芳/像油菜花一样/带着动人诗章……看那油菜花又黄/男孩静静想/女孩在身旁……”在明媚的春光里,在一望无际的金黄色油菜花丛间,一支由穿着时髦的女郎组成的表演队伍伴随着《油菜花之恋》优美的旋律载歌载舞,前来赏花的游人纷纷驻足,只感到生活原来是如此美好……这是3月25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首届“资福油菜花群众文化节”上演的场景。
作为200亩油菜基地的主人周余良,面对此情此景,感慨万千。在七星村这片土地上,十多年来,他历尽艰辛,从最初耕种3亩多稻田伊始,到成立“余良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友良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当地100多户农户一起合作耕耘1000多亩水田,昔日村民眼中“吊儿郎当”的他,已蜕变成不折不扣的“种粮大王”,年收稻谷近15万公斤、油菜籽2万多公斤,并优先为当地贫困劳动力提供创收机会,带动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增收。
4月初,记者来到宁乡市资福镇,见到了这位“种粮大王”,倾听他的故事。
戒除陋习 田里“挖”事业
“当时,岳父母、舅子他们在广东打工,岳祖母生病在家没人照顾,在家庭欠债4000多元的情况下,我把湘乡的店子转让后,和妻子一起回来照顾岳祖母。”周余良告诉记者,他是坝塘镇南田坪村人,小学三年级文化,以前是个单身汉,抽烟、喝酒、打牌……周余良和妻子胡友良克服重重困难才走到一起。2006年,岳祖母生病,周余良向岳父承诺一定会照顾好岳祖母后,夫妻俩搬到七星村的岳父家居住。
“酒也戒了,牌也不打了,完全变了一个人。”七星村老虎组村民丁良益介绍,周余良刚搬回来时,人生地不熟,家里开销大,他戒酒戒赌节省开支,尽心尽力耕种岳父家3亩多稻田,照顾一家老小。2010年,入不敷出的周余良欠债近5万元。
眼看生活难以为继,周余良向朋友借2000元购买了一台小型耕田机,起早摸黑在自家田里掌握操作技术后,就在当地开始“犁包田”。随叫随到,技术好,价格公道……赢得了当地村民的信任。两年时间,他白天驾驶耕田机在田里忙碌,晚上回家端茶倒水服侍岳祖母……除还了近5万元债外,还挣了近10万元。
当美好生活的大门向周余良敞开时,周余良岳祖母、岳父先后因病离世。周余良尽心尽力处理好两位老人后事,实现了当初对岳父许下的承诺。在他准备举家搬回南田坪村时,其岳母和舅子一再挽留。面对岳母和舅子的信任和期盼,他深受鼓舞。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他重新规划未来的创业之路,决心在七星村“挖”出一份事业来。
成立合作 社历经坎坷
“他啊,读完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要他拿笔写字比拿锄头还累。买个手机也仅仅只会打电话,其他什么都不会。”胡友良介绍,周余良虽然基础差、年龄大,但是肯吃苦、勤奋上进、有股犟劲。2013年,通过该村“支村”两委的支持,周余良来到湖南农业大学进行培训学习。他虚心好学,不懂就问,向专家请教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药肥减量提效等农技和创业知识。从此,他每年定期前往湖南农业大学完成他的必修课。
“学了就要做,做就要做好,还要做大。”周余良说。
2013年4月,周余良拿出全部积蓄,在“支村”两委的帮助下,投资20万元,添置了耕田机、插秧机、收割机、打米机等大型设备,以260元/亩的价格流转了近500亩水田,与当地100多户农户成立“余良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水田规模达到1000多亩。
“我种了30亩水稻,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丁良益告诉记者,2014年,他加入“余良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周余良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为合作社成员提供翻耕、插秧、田间管理、收割等一条龙服务和技术指导,让丁良益亩产稻谷达到600公斤。
2014年,在创业刚刚起步之际,一场大水让周余良近100亩水稻颗粒无收、数百亩水稻减产,他因此欠下数万元农资、田租等方面债务。
投入超百万元 做新时代新农民
“周余良吃得苦、霸得蛮、讲信誉、有闯劲,只要他在,我们就有希望。”荷叶塘组68岁村民曾龙辉介绍,数年前他打工时发生意外摔断了右腿,一直在家休养。2014年,他用自家的4亩多田入股加入合作社,种油菜、优质稻。周余良“手把手”教他如何管理、如何节约成本等。到了农忙时节,周余良全部请当地贫困劳动力做工,每人每天支付150元。贫困户的田土不管是自己种还是流转,他都会免费帮他们翻耕好。曾龙辉坦言,只要周余良在,他就算活到80岁,也一样轻松种田。
2015年,东山再起的周余良一头扎进了水田中,把种植双季稻改为种植一季稻,水稻收割完后种油菜。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增加了收益。
“自从跟了他,我20年都没现在1年这么忙、这么累。去年收入有10多万元,在手里还没捂热乎,他又投进去了。从开始承包水田到现在,已经投入100多万元了。”胡友良介绍,在合作社农机使用频率大幅增加、使用寿命缩短的情况下,2017年,周余良拿出40万元,和14名合作社成员一共筹集180万元资金成立“友良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所有农机进行更新换代,还建起了烘烤房、粮库等设施。他还参加了长沙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时俱进,把创业发展方向转移到绿色生态农业上面。
“新时代新农民,要‘转型’,还要‘升级’,要让田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周余良告诉记者,如今合作社正在加紧迈开“转型”的步伐,种植的优质稻、加工出的菜籽油正在申请绿色产品认证,要培训更多的现代农技能手。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