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三农人物 >  上海:曹金兴40年潜心钻研稻米良种繁育(图)

上海:曹金兴40年潜心钻研稻米良种繁育(图)

畜牧家禽网  来源:东方城乡报 阅读数:

 初次与曹金兴老先生见面,他正在宝山宝常良种繁育场的办公室里专注地为编号407的稻米准备审定申报的材料,这是他近几年新育成的优质稻米品种。只见他把材料看了又看,细细检查,生怕漏了什么,临装进档案袋前又翻了一遍。

 

  据了解,曹老的“宝农407”稻米已通过市级审定,正处公示阶段。据曹老介绍,“宝农407”稻米吃口上将比曾经六次获得上海市优质稻米评比金奖的“宝农34”更软糯,扩大生产后,市民很快就能吃到这一优质大米。

 

  而屡获金奖的“宝农34”也是曹老繁育的优质稻米,此外他繁育的“宝农12”、“宝农14”、“宝农202”、“宝农203”、“宝农219”等五个高产、抗病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的水稻新品种,也都分别荣获上海市科委的多项优秀成果证书。其中,“宝农12”还曾获得国家经费后补助二等。由于曹老在稻米良种繁育工作中表现突出,他曾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连续两届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农业科技创新人”、“上海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称号,收获的区级荣誉更是细数不尽,今年他被授予了2018感动宝山人物。

 

  今年,曹老已经71岁了,虽然早已过了退休的年纪,但他不愿放弃自己的科研项目,依然不计得失地坚守在稻米良种繁育的岗位上,在他看来只有时常和自己喜爱的科研工作在一起发挥余热,才是退休生活*的乐趣。

 

  初次接触育种便结下良缘

 

  曹老刚参加工作时,宝山区还是“宝山县”。回忆起那段历史,他有些感慨,和水稻打交道,便是从那时开始,这一干就干了40多年。那是1973年,宝山地区要办一个农业技术培训班,当时的庙行公社有两个名额,其中一个名额给到了曹老所在的康家村,经过会议讨论曹老获得了这个资格,他来到了宝山良种场,脱产学习了一年之久。

 

  “既然我从事农业工作,就要下定决心学好他。”老师课上的所有问题,他都认真做了笔记,不懂的地方就缠着老师问到懂。除了上课,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田头的实践。到了年底考试,他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成为了毕业会上*的学生代表,在班里发言。

 

  1974年,因为他在此前培训时的优异表现,曹金兴被上级部门安排到复旦大学生物系学习遗传育种研究。整整两年的学习让他大开眼界,对良种繁育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开始参与种子繁育研究。1976年5月,曹金兴正式来到宝山县种子站担任技术员工作,同时兼任一部分科研项目。1984年9月,机缘巧合让他来到了第一次培训时的地方宝山区农业良种繁育场,担任场长。

 

  赴日学习良种繁育

 

  誓让国人吃到更优质的米饭

 

  真正让曹老痴迷水稻良种繁育,还要从1989年,他远赴日本学习水稻栽培技术讲起。那年5月,曹金兴作为宝山区农业技术人员被派往日本与上海缔结友好城市的大阪府泉佐野市学习。当时,他被安排在农场指导老师家里居住。让他惊讶的是,农户家并不起眼的灶台竟然能烧出如此美味的米饭,洁白、软糯,细细品尝还带着甘甜的香气,不需要配菜就能吃下一大碗。和老师熟悉后,曹金兴忍不住问起了米饭美味的秘诀。老师的一席话让他醍醐灌顶,找到了自己研究的方向。“日本过去只关注高产,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对大米的口味开始有要求了,口感好的米才受欢迎,卖得出价钱。”曹金兴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让中国的老百姓也能吃上这么美味的米饭。

 

  半年的学习很快接近尾声,回国前,曹金兴向农场老师提出,是否可以让他带回一袋自己在日本参与研究的稻种,回国后继续自己的试验。指导老师欣然应允,亲手为他挑选了近50个品种的稻种,给他留作纪念。

 

  曹金兴一回国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他的试验,但让他失望的是,这些稻种在宝山的土壤上有些水土不服,尽管这些稻种在抗病性、初期长势等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到了丰收的时节,产量却明显低于本地品种。以单支稻穗计算,本地品种一般在110颗以上,日本稻穗最多也不超过80颗,少的仅有50颗。从形状上来看,这些日本品种也不够饱满,煮出来的米口感也变差了。因为气温不同,生育期变短,成熟后的亩产量仅为本地500公斤的亩产量的一半,显然这些品种并不适合本地种植。

 

  几经周折终获成功

 

  杂交育成“宝农34”

 

  在复旦大学的求学经历让曹金兴想到要另辟蹊径,如果利用水稻亲本花粉杂交,培育新一代适合上海本地生长的优质水稻品种是否可行?他挑选了10多个上海本地以及外省市的水稻品种,在试验田里分别同精选出来的优秀植株与引进品种进行花粉杂交,培育出新一代品种后,再于来年试种,进一步选育。在这些试验品种中,有一个杂交品种长势不错,各方面优势都比较凸显。

 

  就在曹金兴打算对这一杂交品种进一步研究时,意料不到的事发生了。那年“白露”过后突然来了一波冷空气,使得上海气温低于历年温度5~6℃,可能会影响试验进度。曹金兴从繁育场回到家休息,怎么都放心不下地里的水稻,思来想去,他又骑上自行车回到农场,小心翼翼地徒手挖起了一株长相最好的试验品种,细细包裹后,带回家中放在花盆里,当作盆景一般小心呵护。这株水稻没有受到冷空气影响,长势特别好,成为了下一年试验的种子。

 

  1999年,经过8年试验的水稻品种已稳定,无论抗病力还是质量、产量都表现突出,这一优质稻米得来不易,曹老却没有按照惯例以繁育团队负责人的姓氏命名,在他看来,这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应该将其命名为“宝农34”,宝农是指宝山农民,34为田间第34号试验田。

 

  为了能够增加“宝农34”的复种次数,加快试验进程,曹金兴几乎每年都要远赴海南增加对“宝农34”及其他稻米试验品种的繁育,对其提纯复壮。不论是海南还是上海,到了田里,他就和普通农民一样,穿上套鞋、戴上草帽一起劳作,亲自为杂交选拔出来的水稻授粉。在他多年上海、海南来回跑的辛勤下,“宝农34”非但口感出众,产量也让人惊喜,最高产量超过了700公斤/亩。

 

  曹金兴繁育的良种水稻还有很多,每一个优质水稻品种的诞生背后都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辛苦与不易。到了需要去海南繁育的阶段,一年里近一半时间他都需要在海南与水稻为伴,像这样两地忙碌的生活至少过了20年。通过这样的高效繁育,每三年,就有一个新品种稻米在他手中诞生,然而长期的劳累过度也让曹金兴的听力受到了影响,耳鸣严重时需要开着收音机才能入眠。

 

  他最喜欢聊科研,聊水稻品种,一聊起来就滔滔不绝、神采飞扬,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但他很少提及获得的奖项,他的同事告诉记者,曹老获得过市、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区级科技成果奖15项。培育出优良品种后,上级部门曾给予良种场共计28万元奖励,当时作为领导的他从未多拿过一分一毫。退休后,他也没有满足于过去的荣誉,一方面做好“宝农34”种子的提纯复壮,保持品种稳定性,延长品种在生产上的使用年限,另一方面带领团队继续繁育更优质品种,目前他已与良种场的同事一同育出比“宝农34”口感更优的“宝农407”“早31”两个新品系稻米。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zhaoxuejing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