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三农人物 >  北京研究生“包地”种葡萄(图)

北京研究生“包地”种葡萄(图)

畜牧家禽网  来源:北京日报 阅读数: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王晓奕同时也是一个承包土地种葡萄的“农民”。“我包地种葡萄不是为了挣钱,就是想看看书本上学的东西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是什么样子,防止做技术推广时误导农民、被村民说‘中听不中用’。”谈到包地的初衷,王晓奕腼腆地笑了。

  王晓奕是2017级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专业硕士研究生,从小在城市长大。按照中国农大对她这个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她的大部分学业要在河北省曲周县农村度过。这里有中国农大建立的“科技小院”,她要吃住在此,一边做研究、写论文,一边向农民推广农业技术。

  前衙村有近2400亩耕地,超过2000亩种植了葡萄,有30多年葡萄种植传统。然而,近几年传统的葡萄种植遇到了麻烦。

  “多年种植葡萄,土壤‘累坏了’,病虫害加剧,葡萄产量和品质一直在下降。”前衙村党支部书记龙书云说,群众看葡萄长势不好,就使劲施肥浇水打药,可效果并不明显。

  2017年9月,龙书云找到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请求师生们提供技术指导。随后,王晓奕和同学们来到前衙村,他们住在一个闲置的农家院落里,建立了“前衙科技小院”。

  同学们调查发现,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太高,而葡萄生长所需的其他重要养分却很少。找到问题根源后,王晓奕等人开始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引进测土配方施肥、滴灌、水肥一体等综合管理技术。他们在前衙科技小院里做了非常直观的模型,对葡萄种植户进行“手把手”培训。

  可是,不少村民对科技小院宣讲的技术不以为然。

  “自己动手种葡萄,看看这套技术管不管用。”王晓奕和同学们暗下决心。2018年3月,他们自掏腰包凑了6000元,承包了一亩三分地,作为葡萄种植新技术试验田。

  对王晓奕来说,这是“背水一战”。“自己种的葡萄树要是长不好,白白损失了承包费不说,以后也就别在村里‘混’了。”她说。

  看到新技术在葡萄田里逐渐发挥出优势,她乐在其中。白天干农活,晚上写日志、分析数据,王晓奕从什么都不懂到葡萄种植“百事通”,渐渐取得了群众的信任,每天一出门就有很多人围过来问这问那。

  2018年8月,王晓奕种的葡萄丰收了。试验田不仅在水肥上节省了一大笔开支,葡萄的品质还特别好。产量提高10%,节水率41%,综合节肥率43.46%,水肥管理省时省工,除草剂使用次数为零……“硬邦邦”的数据说话,农户们彻底服了,葡萄种植新技术迅速在田间推广。

  “从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提高果品等综合计算,如果村里2000多亩地全部用上新技术,每年可增收400万元。”龙书云说。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zhaoxuejing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