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农博花卉 阅读数:
【症状】
主要为害茎部。初根茎处呈现油渍状暗绿色条状斑块,迅速扩展后变为黑褐色不规则形,严重时茎、叶全部变黑,植株很快倒折、根颈部凹陷致植株倒伏死亡。在湿度饱和且持续时间较长条件下,病部长出稀疏白霉,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病原菌形态特征】
在CMA、OMA、V4A培养基上生长快,产孢多,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不产生卵孢子。菌落白色,棉絮状;菌丝五色、无隔膜、有分枝;孢子囊梗五色,无隔膜,五分枝,宽4—5um,其上着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卵圆形至椭圆形,顶生,有短梗,成熟后脱落,顶端具明显乳突状突起,大小32—54x19~30(um),萌发后产生50多个游动孢子;有的孢子囊也可直接萌发产1.孢子囊2—3.孢子囊及游动孢子4—6.藏生芽管侵入;藏卵器球形,无色至浅黄色,膜薄,大小28卵器、侧生雄器及卵孢子7.藏卵器和围生雄器—32um。病菌生长温限10—32℃;25℃菌丝生长最快。及卵孢子适应pH3.5—11.5,最适为pH6,pH3、pHl2菌丝不能生长。该菌50℃经20分钟或45℃经40分钟致死。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种子上或以菌丝体及卵孢子随病残体形式在土壤中越冬,该菌菌丝和孢子囊不能在土壤中越冬,但卵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4年,卵孢子是该菌进行初侵染的主要来源,借风雨及灌溉水传播,游动孢子可直接侵入凤仙花的根,是再侵染的主要器官。孢子囊萌发释放10—36个游动孢子,孢子囊也可直接萌发长出芽管及附着胞,产生侵入丝由叶片气孔侵入叶组织,起有分生孢子的作用,完成上述过程需要有水滴存在。茎、叶上的各种伤痕可使该病加重。病茵侵染幼苗引起倒伏,成株期,雨水多,湿度大或土壤粘重、地势低洼、重茬地发病重。
【流行动态】
气温20—25℃,潮湿持续15小时,50%染病。温度及湿度持续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该菌侵染效果影响很大,湿度持续时间越长越有利于病菌侵染。病菌发育适温27℃~31℃,最高36℃,最低10℃。气温低于20℃,高于25℃,需增加结露持续时间才能迅速侵染。进入雨季或大暴雨后易发病。
【防治方法】
1.摘除病叶;增施磷、钾肥等。减少初侵染源。搞好园地卫生,采用隔年土,并在炎夏进行多次耕翻土地,经充分日晒该菌生活力降低,阳光照射可使休眠卵孢子萌发,从而丧失侵染能力;秋季彻底清除病残体,可减少发病。
2.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0%三乙膦酸铝(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400~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700~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露或克霜氰或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灭克(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3.防止雨水溅射和传播,对减少地上部发病具重要作用。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