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温室运用技术 >  大棚花菇培育技术

大棚花菇培育技术

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华食品信息网 阅读数:

    花菇是香菇中的珍品,它是香菇受到不良环境条件的刺激而产生的,自然发生率为4-5%。

    一、菇棚建造。选择向阳、通 风、地势平坦、土壤干燥、进出料方便处,按东西向建菇棚。菇棚长6米,宽2.6米,高2.4米;菇棚两端和中间用砖砌3堵墙,墙上端呈弧形,中间留2米 高,0.6米宽的门,两端门上方各留1个边长12厘米的方形排气孔。用竹竿作层架,每层8根,层距33厘米,共6层,可放500个菌袋。架上覆盖宽幅薄 膜。 

    二、栽培时间。花菇*栽培接种时间为8月中下旬,此时日平均气温26-28℃,可满足香菇对温度的要求。菌丝经过 60-70天的生长,即可长满菌袋,再经过10-15天即可完成转色。一般11月份出菇,春节前可出2茬花菇,春节后出1茬花菇、1茬厚菇、1茬薄菇。

    三、配制培养料。将苹果、梨、桃、桑等树的陈枝条,用粉碎机粉碎成豆粒大小的木屑,木屑必须无杂质、不霉变。取木屑1000公 斤、麸皮175公斤、磷酸二氢钾2公斤、石膏粉18公斤、石灰2公斤配制成培养料,培养料pH值为7-7.5,含水率55-65%。将培养料充分拌匀,并 翻堆3-4遍。

    四、装袋灭菌。采用大袋栽培。将25厘米宽的低压聚乙烯塑料筒膜,按55厘米长度截断,然后将一端用棉线扎 紧,再用烛火灼烧使之熔化呈小球状。把培养料装入袋内,装料应松紧适当,装好后用棉线扎口,摆在铺有麻袋的地面上。配好的培养料要求在6-8小时内装完。 将装好的料袋放入常压灭菌锅内,同时将一头扎好的外套袋(袋长58厘米、宽26厘米)、脱脂棉放入蒸锅一起灭菌,锅内留20-30厘米高的空隙,烧大火, 使锅内温度在4-6小时内达到100℃后,保持温度36小时。停火后打开锅,待料温降至7℃时出锅,运到接种室。 

    五、精心 接种。选用商品性好的优质品种作菌种,事先准备1间15平方米的房间作接种、发菌室,并于使用前7-10天打扫、粉刷,在接种室门口铺5-10厘米厚的石 灰。接种前4天密闭门窗,点燃0.5-1公斤硫磺熏蒸,熏蒸结束后方可打开门窗。待袋温降到50℃时把菌种、接种工具放入室内,每间房再用0.5-1公斤 甲醛气化消毒。消毒8-10小时后,待袋温降至30℃以下时接种,接种最好在晚上或早上进行。 

    六、适时催蕾。将已转色的菌 袋移入菇棚。白天盖膜增温,使棚内温度保持在18-22℃之间,空气湿度在85-95%之间;晚上10时开始,打开菇棚40分钟,使棚内温度下降到10℃ 以下,以造成昼夜10℃以上的温差,这样连续处理3-4天,可使菌丝扭结形成原基。这时将棚内温度控制在15±3℃范围内,并保持一段时间,原基便转化为 菇蕾。当菇蕾直径达0.5-1厘米,并将菌袋微微顶起时,及时用刀片在膜上割1个"人"字形孔,让菇蕾从割口自由长出。当菇蕾长到直径2厘米时,开始培育 花菇。 

    七、巧育花菇。在保证棚内昼夜温差达10℃以上、空气湿度在70%以下时,注意加强通风和避雨避雾。花菇生长期遇到 1-3级微风天气,昼夜揭膜通风;从菇蕾直径2厘米至采收结束,晴天白天揭膜,晚上盖膜,加大通风量,促使花菇形成。此外,在冬季和早春的晴天白天揭膜, 让阳光直接照射花菇,可增加花菇白度,提高花菇等级。 

    八、采收加工。花菇菌褶尚未完全展开,边缘内卷形成"铜锣边"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及时烘干,分级包装,置于干燥处贮藏。

    九、养菌补水。每采完一茬菇后,升高棚内温度至24-27℃、湿度至75-85%,养菌7-10天。养好菌后补水,使菌袋含水率达到50-55%。从第3次补水开始,每次补水时添加菇类营养素。  

畜牧家禽网编辑: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