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农资与市场 阅读数:
对农药品牌的保护,就是对农民朋友的爱护;整束农药流通市场,就是对农民增产增收的保障;对农药制假售假者的追查严惩,就是对“三农”事业发展的推动。下则消息再度展示出我国农药市场恶性竞争局面的严酷事实。
盐城工商捣毁一处假冒农药窝点
据工商部门发布信息:2008年7月26日,江苏盐城工商执法人员又取得农药打假维权重大突破,在建湖城郊摧毁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农药制假窝点。工商人员现场查获12个不同品牌包装的假农药,假冒农药为“毒死蜱”、“阿维菌素”、“敌敌畏”等热销农药成品,共1172箱,总额竟达15吨之多。同时查获专用于生产假药的全套包装设施、工具,制假原料6吨,大包装箱520只,多家名牌、各类规模品牌农药标签11万余张。初步查实,这伙假药制造者大都采用电话订购、定制等方式向农药经营者推销市场热销、紧俏农药,把低价买进的劣质农药或化工原料,以作假掺杂方法,改头换面,通过托运上门送货到其目标客户手中。这些下线多数是农资个体经营店或无证经营户,贪图的是获取“农药行货”只需付低廉进货价格,看中的是不法超高利润。
打假维权成效难以恭维
近年来,在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发自农业执法、质量监督、工商管理等部门开展的农药打假行动,以及盘点阶段性打假成果的消息此起彼伏、层出不穷。各类执法部门的农药打假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远远不能遏止农药假冒势头,故农药打假维权远不能顺应广大农民朋友、名牌厂家的呼吁,总体成效难以恭维。问如何出此言?笔者认为,近年来“贴牌定制”的假冒农药、傍名牌农药势头愈演愈烈,屡打屡犯。这不是我国农药方面诸多政府执法部门无能,也不是农药制假售假者登峰造极般的狡猾,更不是名牌厂家不能发挥维权主体作用,听之任之少所作为,而是构成这不正常农药市场格局的体制机制造成的,也就是说我们正处在失去有效控制的充满不正当竞争的农药生产经营环境中。
违法成本低廉、以罚代管是根本原因
频繁高发的农药假劣案件,隐匿在全国各地农资集散点、潜藏在全国农村各地的还没有被查处、打击的线索更是多不胜数,许多作假犯科的人早就“臭名远扬”,农药经营界几乎人人皆知,但政府有关部门以罚代刑、以罚代管的软弱处理,低廉的违法犯罪成本,令他们我行我素,难以收手,造就了农药市场混乱局面难以改观。上述案例中假冒农药人员的所作所为有关部门早就察觉,其作假农药巨大的能量,一再折射并证明了我国现行农药生产、经营局面的混乱,业界不正当竞争在加剧。对假劣农药案件处理的软弱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制假售假者往往以缴罚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农药市场整治任重道远
每闻听假冒农药的信息,每念及农民庄稼绝收境况,总让我们对制假售假之徒愤恨万分,对制假售假者恨之入骨,对农药市场混乱局面叹息。大量利令智昏、丧心病狂的制假售假者需要全社会来揭发,需要政府从根本上净化农药市场,通过有效规章和行动来遏制假冒农药势头,竭智尽力,达到真正关爱农民、保护名牌的工作目标。
凡真正关心支持“三农”持续发展的人,都会从内心发出呼吁。呼吁各级政府要立足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农村”的政治高度,将农药这个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人民健康,关系到农民增收的小行业严正管理起来,一再提高从业门槛,一再科学布点经营。要制定更为严厉的制裁农药制假售假法规,以免党和国家惠农政策一再受假农药、假化肥等的削弱、冲击。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