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药网 阅读数:
1. 草甘膦增长与能源的关系
草甘膦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灭生性除草剂 具有内吸传导作用。通过溶解杂草的叶枝茎表面蜡质层,药效迅速进入植物传导系统产生作用,使杂草枯竭死亡。
在转基因作物大面积推广之前,不同作物都有特定的除草剂,如常用玉米除草剂有甲草胺、乙草胺等,水稻田有甲磺隆、禾草丹等。这些除草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对相应的作物影响较小,但是普遍在土地中有残留,对使用量和使用方法有严格要求。草甘膦的杀灭基本不具有选择性,无法应用于普通作物,只能用于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的大田中。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是世界上转基因作物应用最广泛的国家,日本和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以及环保组织则极力主张限制转基因作物的进口。欧盟一直对转基因作物持谨慎态度,但在农产品价格大幅上升的背景下,正在逐渐解除对转基因产品的限制。
草甘膦需求的增长,直接原因是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全球范围内放开了对转基因作物制品的进口限制,保证了产品下游销售,增加了潜在需求,刺激了农业大国巴西、阿根廷等允许种植转基因作物,由于转基因作物的比较经济优势,种植比例不断提高。
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中以玉米和大豆发展最为迅速。以玉米为例,Monsanto是主要的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种子供应商,Roundup Ready 是 Monsanto 抗草甘膦玉米种子品牌。该类玉米在美国国内的种植面积快速增长的势头从2000 年开始,一直保持很高的增长速度。2005年达到 24 万亩,占到美国国内玉米种植面积的30%。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于1996年正式商品化,比玉米更早。在2003年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已经占到了美国本土大豆种植面积的80%。世界上大豆产量第二的国家巴西在2005 年批准种植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2005- 2007 年的种植面积分别是12、19、26 百万英亩,种植面积占到巴西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50%(26/50)。2006 年,世界70%以上的大豆是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转基因作物产品已经为全
球认可。
伴随着能源价格上涨,生产生物燃料的农产品价格也水涨船高,农产品能源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产品价格和能源价格的关联性越来越强。农民种植的热情高涨,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被转化为乙醇甲醇,混掺在汽油柴油中作为燃料使用。这一现象,是在技术条件成熟下,试图缓解应对能源问题的一个尝试,包括中国也曾经在这方面有所行动,但真正能实现规模化的只有美国、巴西这两个农业资源大国。美国在2005年8月签署了《国家能源政策法-2005》,要求发展生物能源比例确保能源安全,当时的原油价格是60 美元/桶;2007 年底,又签署了《能源独立与安全法-2007》进一步提高生物能源的目标,当时油价已经冲高到90 美元/桶。
修改后,2008 年玉米乙醇的计划产量增加了66.7%, 2012 年计划产量增加了100%。2005 版内含的6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而2007 版的同期复合增长率为25%,增加了14 个百分点。根据我们的估算,2008 年90 亿加仑的乙醇大约需要24.5 百万英亩的玉米 ①,占美国总玉米种植面积的26%。单靠玉米,很快将无法满足生物乙醇的原料需求量。《能源独立与安全法-2007》计划将生物能源原料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通过技术进步,增加纤维素乙醇的比重,预计2022 年360 亿加仑的生物乙醇中三分之二采用植物纤维素为原料,大约120 亿加仑使用玉米作原料,基本与2010 年持平,目前纤维素乙醇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玉米仍是生物乙醇的*原料。
我们的结论是: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经济优势是其市场份额提高的主要因素,能源化提升了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了玉米总种植面积这个基数。2007 年的增量中,前者比例效应贡献了 34.4%,后者基数效应贡献了65.6%。2007 年玉米种植绝对量和相对量分别提高了1500 万英亩和4.5 个百分点,是对2006 年玉米价格上涨的一个自然时滞。但同期转基因作物对草甘膦的需求即时地反应在价格和数量上,国内草甘膦价格从2007 年8 月的3 万/吨一鼓作气,在 2008 年初最高突破10万元/吨。
2. 对未来的预期
1) 需求
从品种上分,草甘膦转基因作物中以大豆和玉米为主,种植面积占所有抗草甘膦作物种植面积的90%以上,大豆与玉米之间的比例大约为6:4,其中玉米主要集中在美国,大豆分布在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三个国家。
2008 年度美国抗草甘膦玉米的种植面积为6830 万英亩,占到玉米种植总面积的78%(美国农业部10 月10 日预估玉米总之面积为8690 万英亩),我们认为未来的极限值可能在90%左右。玉米总种植面积从1998 年到2006 年长期维持在8000万英亩附近,只有2007 年达到了9360 万英亩,未来可能稳定在8500~9000 万英亩之间。综合两方面考虑,抗草甘膦玉米在美国的种植面积大约还有10%上升空间。
2007 年以前玉米价格和原油价格(CBOT 的玉米价格和NYMEX 的原油价格)的关联程度很低,之后2007 年和2008 年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89 和0.91。以50 美元每桶的原油价格回归,玉米价格为303 美元,相当于1998 年至2005 年之间的最高点。石油价格下跌并不会造成玉米需求的下降和玉米种植面积的减少。
美国玉米乙醇是全球生物能源的*应用。美国政府对每加仑玉米乙醇补贴51 美分,明年开始下降到45 美分,另外对进口乙醇每加仑征收54 美分的进口关税。在本次美国总统竞选中,麦凯恩主张废除这些保护,让其回归到自由竞争,而奥巴马认为现行的制度有利于美国能源安全和就业。我们认为奥巴马执政后,美国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不会改变,仍将大力支持和发展玉米乙醇的生产。
1998 年至2007 年,美国单位面积玉米产量年增长率为1.3%,同期中国玉米单产增长率甚至不到1%,而全球人口增长率大约为1.2%,如果种植面积不增加,全球玉米供应将长期趋紧。
未来抗草甘膦玉米种植面积增加的机会将来自与美国之外的地区。2007 年全球玉米种植面积38000 万英亩,其中其中巴西3500 英亩、中国 7000 万英亩。巴西刚刚批准了roundup ready 系列的种子在巴西种植,预计将在最近一季投入销售,并在2 年内占到40%的市场份额,即新增抗草甘膦作物种植面积1400 万英亩。
抗草甘膦大豆在美国、阿根廷和巴西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97%、96%和51%,在现有成熟市场中成长潜力*的是巴西,预计2 年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80%,即每年能增加15%(800 万英亩)。上述3 国2007 年大豆种植面积大约为15000 万英亩,占到全球的70%。
2) 供给
世界范围内草甘膦产能主要集中在美国孟山都和中国。2007 年孟山都的草甘膦产能大约是20 万吨/年,中国的草甘膦产能大约是38 万吨/年,预计2008 年底还将再增加14 万吨/年的产能。
1. 中国草甘膦的优势
草甘膦生产技术成熟,中国企业只能通过成本优势进行竞争。
环保成本优势。尽管草甘膦本身无毒无残留,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盐废水,通常的做法是将这些废水混同草甘膦结晶后的母液配成浓度10%的水剂直接出售,一些中小企业或者直接排放。随着国家加强环保要求,规模较大的草甘膦生产企业环保设备的经济性就能体现出来,许多中小企业将不得不退出这个市场。
投资成本优势。国内化工设备价格便宜,许多厂家都有搭建装配的能力,因此单位产能的固定资产投资较国外少,相应的折旧成本也会较国外低。
原料配套优势。随着草甘膦的升温,相关原料价格也快速上涨,而且这些原料的制备工艺都相当成熟,很快就能满足市场需求。原料供应充足,价格也会较进口便宜,使得国内草甘膦企业的成本优势更加明显。
2. 产品以出口为主,渠道受制于人
国内没有推广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只能用于机场铁路等非农耕地的除草或水果茶叶等木质经济作物的除草,用量较小,国内草甘膦主要用于出口。从产业链角度分析:原药-制剂-分销,后两段只能在国外完成,短期需求冲击消失以后,出口市场将回归到均衡市场或者买方市场,只有那些与国外大型农药渠道商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生产企业才能获得稳定的订单。
以草甘膦目前的价格,国内草甘膦行业洗牌在所难免,尤其是一些资金实力比较弱、冲着行业暴利投资草甘膦的企业会迅速消失。根据2007 年的统计数据,年产1 万吨以上的企业占到总产能的一半左右,从环保角度考虑,1 万吨以下的企业很难承担环保费用,也肯定会逐步退出这个市场,整个市场的集中度将越来越高。
3) 结论
草甘膦需求的格局可以概括为三国(美国、巴西、阿根廷)两种(大豆、玉米)。在耕地约束的条件下,总种植面积很难大幅增加,增长的空间来自于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尤其是巴西市场的增长。未来的增长机会包括更多地区的抗草甘膦作物市场准入、将抗草甘膦作物植入新的作物品种中。
农产品与能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更多的体现在能源价格上涨打破农产品原有平衡,拉动农产品价格,能源涨价潮退去后食品饲料对农产品的需求仍然强劲,人口自然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两大基本因素将导致农产品市场长期稳中偏紧。政策支持保证即使能源价格回落,生物能源供料按计划仍将稳定增长。
草甘膦再次回到低价时代(上一次是孟山都专利过期以后),孟山都会缩减产能,但草甘膦在孟山都产品线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使盈利能力不佳也不会完全放弃这块业务。中国制造凭借价格优势将在草甘膦供应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如果在2009~2010 年之间,国内有20 万吨产能退出(相当于2007 年国内产能50%),供需将在2010 年重新回到平衡。
经历了此轮价格大幅震荡后,现有厂家的投资也将更加谨慎。成本和渠道会成为企业比拼的主要因素,但在需求稳定的情况下,价格竞争也会以合理毛利率为底线,行业毛利率回到15%~20%。我们看好有成本和渠道优势的规模企业:扬农化工;华星化工;新安股份。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