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农药综述评论 >  警示:不要再让化工污染袭击我们

警示:不要再让化工污染袭击我们

畜牧家禽网  来源:农博网--兰州晨报 阅读数:

  今年9月7日晚,兰州西固区陈坪街道小坪山半山坡的兰州飞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有害气体突然泄漏,数千学生、群众连夜冒雨“出逃”,在混杂着刺鼻气味的雨夜里,这些人,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

  一次毫无预兆的撤离

  9月7日,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

  晚10时,临洮籍建筑工人苟元国从西固区甘肃二建的工地回到住所,洗漱后趴在床上,看着窗外琢磨:这么大的风,说不定会下雨,衣服还洗不洗?

  中央气象台消息:受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影响,兰州从7日起,将是阴雨天气。在事后,这天的天气被认为是缓解有毒气体扩散和侵害的一大功臣。

  半小时后,住在西固区小坪山小坪村的耿雪芬早早把小卖部关了,那天,2岁的儿子发高烧,她心里烦,想早点休息。

  时针又前进了20分钟,省商业学校女生4号楼楼管王阿姨锁上宿舍楼楼门,躺在一楼值班室的床上准备休息。“这栋宿舍楼住着近500名学生,10点50分,就锁楼门了。”9月10日,王阿姨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时间。

  “锁上楼门不久,就闻到些许异味。我还以为是隔壁农药厂散发出来的味道,农药厂在夜间时常会有农药味散发出来,一般地,过一会味就会消失,我们早就习惯了。”王阿姨说。10时50分,这是截至目前记者获悉的最早闻到有毒气体的时间。

  15分钟后,异味突然变浓。“楼上的学生开始向下跑,问我怎么回事。”同为4号楼楼管的耿阿姨说,“这是寄宿制学校,加之是女生楼,大晚上的,我们无权随便打开楼门让学生出去。”

  有些心慌的耿阿姨急忙提起电话,向校长助理李永昌汇报,李永昌在家中也闻到了这股刺鼻的气味,他正在拨打12369环保监督电话。

  当晚11时05分,正在工地宿舍睡觉的苟元国闻到一股烧焦了的味道。他走出住所,外面已下起了雨,但味道仍越来越浓烈。

  这时,省商业学校4号楼的情况更加紧急。“不断有学生下来,聚集在一楼。”王阿姨说,不断有学生高喊,“开门,快开门”。5分钟后,学校领导指令将楼门打开。

  在学生涌出的一瞬间,王阿姨看到户外仿佛蒙着一层白色的烟雾,气味快让人窒息了。耿阿姨也说:“楼梯、楼道里全是白色的烟雾,呛得人睁不开眼。”在五楼,有名小姑娘昏了过去。校长助理李永昌也证实:“当时气味实在太大,根本无法进入。”当事人的描述,让我们事后知道,这股气体是有“颜色”的。当晚,该校有59名学生被送往医院。

  此刻,李永昌和他的学生们还不知道,这股气体是距学校不到300米的陈坪街道小坪山半山坡的兰州飞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飞龙化工)在重油脱水过程中意外泄漏扩散的低毒挥发性有机物。事后,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8日凌晨3时,泄漏气体主要成分甲苯、二甲苯浓度分别超标158倍、10.5倍。

  当时,雨水伴随着偏北风,商业学校变成了一个聚集有毒气体的“大容器”。一个多小时后,风向变成偏西风,福利东路西侧受到波及,随着风向的不断改变,整个福利区都可以闻到这样的气味。

  小坪山上的苟元国和工友逃离时,已是次日零时。他跟着工友,慌不择路。“跑哪儿去呢?当时只知道跑,跑到哪里,没有想过。”

  距事发地直线距离不足1公里的耿雪芬,不断听到窗外有机动车驶过的声音,闻到异味的她这时也慌了。“孩子发高烧,我又没有车,跑哪去呢?”万般无奈,她选择留下来,祈祷封闭严实的门窗可以救自己。

  事实上,在这一时间段,包括小坪山在内的附近数千学生和群众,已在刺鼻气味中,冲向雨夜的街头。

  “幸亏下雨稀释了有害气体,否则事态会更加严重!”事后,不断有群众这样感叹。

  泄漏事故并非首次发生

  9月8日,记者来到位于西固区陈坪街道小坪山半坡的兰州飞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时,这家企业已被关停。门口依旧有消防官兵进出忙碌。这家位于陈官营乡东湾村一偏僻的山坡上的个体私营企业,设备相当简陋,根本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当地有群众调侃:这哪里是工厂?就是一个小作坊么。记者在现场了解后得知,这家工厂手续不全,属违规生产。在西固区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说:“据说,这家工厂没有通过‘环评’,但最终的事故认定以及责任认定,要等到相关部门调查过后才能出来。”

  而有毒气体泄漏事故,在西固已不是第一次发生。

  2002年8月27日下午5时左右,西固区发生一起特大不明有毒气体泄漏事故,造成4人死亡。

  2005年1月4日中午12时,在地处西固的甘肃创源石化工贸有限公司,工人在检查火车槽罐时,被不明气体熏倒,3人死亡。记者从省安全生产监察局了解到,这家公司属于民营企业,当时作业时共有包括公司经理在内的4人被槽罐内的不明有毒气体熏倒掉入罐内,现场其他作业人员立即向西固区消防中队报警,消防人员将4名中毒者从槽罐内救出送往兰化职工医院抢救,其中3人因抢救无效死亡,1人获救。

  小化工企业生存之谜

  不止一次有害气体泄漏事故的发生,除部分属于操作不当引起外,绝大多数是土法炼油、“黑”化工企业所致,这些设备简陋、毫无安全保障的作坊式企业已成为长期危害周边居民身体健康的“毒瘤”。

  记者在中石油兰州销售分公司采访时,该公司市场科庄科长说:“耗时10年,打击对环境和周边群众身体健康危害极大的土炼油、土作坊才获得一定成效。到今年,西固周边的土炼油作坊已经基本得到清除。”

  随后几日,记者在西固区采访时从一些群众口中了解到,小坪山当年是一个砂场,没有任何工厂。到2006年,小化工作坊如蓬蒿般猛增,飞龙化工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在这三年间,这些企业是如何屡屡逃脱“法眼”的呢?

  记者从兰州市安监局网站看到,2008年下半年,兰州市对全市的重大危险源企业实行警示挂牌制度,并强化有关监管工作,这意味着,对于重大危险源,企业员工及周边群众有了更多的知情权、监督权。

  然而,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当地群众对暗藏于各个角落的化工作坊里排放出来的气体到底是什么,它对人体有没有危害,危害有多深,知之甚少。对他们而言,“知情权”只是一种奢望。

  通往小坪山的道口,省储蓄仓门口小卖部老板告诉记者,这里的小化工厂几乎全是封闭的,厂方砌了很高的墙将自己保护起来,而且大都养着几条大狼狗,外人根本不敢靠近。如果没发生有机物泄漏事故,群众压根不知道高墙里的人在干什么,闻异味闻多了竟也习惯了。“我家是2004年搬到陈坪街道的,到目前为止没有人给我们宣传过预防有害气体的知识。这些化工企业很少有人过问,至少我没有看见有人来查处他们。”

  另一位1993年起住在小坪山的居民说:“最近几年,这里建起的各类小黑作坊很多。在离飞龙化工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家做油品的小作坊。据我所知,这个小作坊将机动车里倒出来的废旧机油、柴油等进行再加工:在一个大池子里加水,利用密度差方法将油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机油和柴油价格比市面上的正品油便宜许多。4公升桶装正品机油在市面上卖60元钱,而这些小作坊出来的不到40元钱。”

  这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居民还说:“临洮街、环形路等地都有小型黑加工厂。在西固园区附近就有一家用废旧塑料炼油的土作坊,在我的印象中,这个土作坊2004年就存在。他们把废旧塑料清洗干净后进行高温分解,提炼出不同沸点的油,然后再出售。像飞龙化工这种黑厂子在西固太多了,藏得很深,平时人们根本不知道它们的存在,等事故发生了我们才发现,它们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距事故工厂不远,一位居民沉重地说:“今年8月18日,我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身体,医生说孩子缺锡,说是典型的空气污染导致孩子缺乏微量元素。”

  西固还有多少这样的黑化工企业?为何能存活这么多年?查处这些黑作坊的难度究竟有多大?就以上问题,记者走访了兰州市安监局,该局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打击取缔非法化工企业,并不是安监一家的责任,还需要工商、环保等部门多重配合。如飞龙化工这样的黑作坊,一是规模小,二是比较隐蔽,很少有人举报,管理部门查处难度很大。

  该工作人员随后说,单位负责人不在,其他相关问题无法回答。

  9月8日上午,消防官兵向副省长石军汇报时,有这样一个细节。消防官兵说,事故发生后,该企业负责人将大门紧锁,当消防特勤人员赶到门口时,遇到工作人员阻挠,在警方的协助下,消防人员才得以进入现场排险。石军怒不可遏,痛斥该企业:“不顾老百姓的生死,图财害命!”

  5天后,在2009年甘肃省安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石军提出疑问:“小化工”为何会在监管者眼皮底下非法生产?在总结这起事故带来的教训时,石军质问:相关部门在汇报安全生产工作时总是说,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很好听。但查来查去,为什么在监管者眼皮底下非法生产的企业就是“拉”不进“网”?监管者是不是与这样的企业存在什么利益纠葛?当前兰州市像飞龙化工这样的“漏网之鱼”还有多少?全省这样的“人祸”还有多少?

  工业灾害离我们有多远?

  城市工业化灾害这个概念,提出于上世纪末,当时这类灾害以化学事故居多。化学事故除自然因素外,主要是技术性及人为因素所致。由于生产管理混乱,没有科学的规章制度,甚至还有不经岗位培训就上岗,不遵守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生产责任心不强等导致有毒化学品泄漏。它具有发生突然、防护困难、扩散迅速,受害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社会涉及面广、影响市民正常生活、引起社会秩序混乱等多重特点。

  “城市工业化灾害,完全是人为造成的。”兰州大学资环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张明泉说,“这些土法炼油、黑化工企业,在国家明文规定取缔的范畴。目前我们周围还有多少正在生产的非法炼油、化工企业,我们无法获得准确的数字。政府、环保、安监部门有义务对此进行监管,直至取缔。监管如果真的到位,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杜绝该类事故发生的。”

  张明泉认为,接连发生此类事故,我们需要反思。“比如,生产区与生活区的布局是否合理。”张明泉让记者看了几幅图片,“这是前几天我去日本大阪时看到的,生活区看不到工厂、生产区见不到一栋住宅楼。”

  “这两个区域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和环保要求来设立,生产区与生活区之间应该有隔离带,生活区应远离工厂。尤其对人体有伤害的企业,必须要有防污染应急预案。”

  记者以此次事发工厂为中心进行了大致测量,距离飞龙化工最近的民房不过数米。在事故企业正下方,就是此次受害最严重的省商业学校,向西依次是陶瓷市场、兰炼一小、兰炼一中、东苑小区。直线距离最远的住宅区东苑小区距事发地不过数百米。

  再向西走不远,在苟元国所在的建筑工地,十几栋崭新的高层建筑已经拔地而起。

  这里,不久以后将会居住更多的人。

畜牧家禽网编辑: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