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化工报 阅读数:
对我国农药产业来说,若说“十一五”留下来的*遗憾,莫过于“完全自主创新的农药产品几乎没有”这样一个难堪的现实;若说对“十二五”*的期待,当然也莫过于完全自主创新的农药产品的涌现。
刚刚颁布的《农药产业政策》,为农药企业从政策层面设置了创新费用的下限指标。从这一硬性指标的设置来看,政策的制定者显然也是形势所迫,痛下决心。然而,请原谅笔者在此说点泄气话,指标好下,效果难说。因为这种先豪情满怀,后心灰意冷的事情我们看得太多了,经历得太多了。如果上上下下没有共同的决心和行动,说不定“十二五”的创新时间也会像“十一五”一样,就那么溜过去了。
当然,让笔者失望的不止是农药产业。
要说研发费用的提取比例政策,各行业都有,有的行业比例甚至还不低。但普遍的现象是,企业上项目花多少钱不含糊,搞营销也舍得花钱,但要是把钱花在科研上,总是抠抠搜搜。10年前可以说是中国真没钱,10年后的今天,中国再说没钱,恐怕全世界都要笑了。就算一个创新产品需要几亿元、十几亿元、几十亿元,和一个(很可能还是个产能过剩的)项目动辄上百亿元、上千亿元的投资相比又算得了什么?但为什么创新投入仍旧是“想说爱你不容易”?过去我们总是责怪企业目光短浅,现在看来,问题的根子肯定不在企业身上。如果创新给企业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上项目带来的好处,哪个企业会不识好歹?当然,问题的根子也不应该在政策的制定者身上。政策的制定者就像孩子家长,试想哪个孩子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更聪明、更有出息呢?
既不在上,也不在下,创新能力提不高,根子究竟在哪呢?其实从改革开放以来,数个五年计划在创新业绩方面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一直在反复地提醒我们,根子就在于我们所选择的体制、机制。我们的体制总是让创新者冒极大的风险,我们的机制总是让创新者充满后顾之忧,我们的政策总是一方面竭力鼓励企业创新,一方面却总是拨不出足够的创新资金。这种左手捆住右手的体制、机制,又怎么能够让企业放开手脚投入创新?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