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互联网 阅读数:
1 总 则
1.0.1 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 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4 承担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
承担工程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持有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安装许可证。节水
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及设备,不得使用无生产厂家、无生
产日期、无产品使用说明的产品。
1.0.5 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切实发挥节水增产作用。
1.0.6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工 程 规 划
2.0.1 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2.0.2 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采用的节水技术应与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相结合。
2.0.3 节水灌溉工程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及环境评价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案。节水灌溉工程的形式应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资源特点和农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选择。
2.0.4 平原区灌溉面积大于100hm2、山丘区灌溉面积大于50h㎡的节水灌溉工程,宜分为规划(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设计两个阶段进行。面积小的工程可合为一个(设计)阶段进行。
2.0.5 节水灌溉工程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报告、概算书及工程布置图。灌溉面积在333hm2(含)以上的工程布置宜绘制在不小于1/5000的地形图上,面积小于333hm2的宜绘制在1/2000~1/5000的地形图上。
2.0.6 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与道路、林带、供电等系统,以及居民点的规划相结合,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设施,并根据需要设置排水系统。
3 灌 溉 水 源
3.0.1 节水灌溉工程应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水资源,发挥灌溉水源的*效益。
3.0.2 节水灌溉应充分利用当地降水。井灌区应防止地下水超采;渠灌区应收集利用灌溉回归水;井渠结合灌区应通过地面水与地下水的联合运用,提高灌溉水的重复利用率。
3.0.3 用微咸水作为灌溉水源时,应采用咸、淡水混灌或轮灌;用工业或生活污废水作为灌溉水源时,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达到灌溉水质标准,方可用于灌溉。
3.0.4 在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250mm的旱地农业区,采取措施集蓄雨水作为灌溉水源时,水源工程规模必须经过论证,满足雨季能集蓄灌溉要求的水量。
4 灌 溉 用 水 量
4.0. 节水灌溉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正常水文年份单位面积用水量应较建成前节约20%以上。
4.0.2 水稻灌溉用水量应根据"薄、浅、湿、晒"灌溉等控制灌溉模式确定。
4.0.3 旱作物、果树、蔬菜等灌溉用水量应按产量高、水分生产率高的节水灌溉制度确定。
4.0.4 水资源紧缺地区,灌溉用水量可根据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水的敏感性,采用灌关键水、非充分灌溉等方式确定。
5 灌溉水利用系数
5.0.1 渠系水利用系数,大型灌区不应低于0.55;中型灌区不应低于0.65;小型灌区不应低于0.75;井灌区采用渠道防渗不应低于0.9,采用管道输水不应低于0.95。
5.0.2 田间水利用系数,水稻灌区不宜低于0.95;旱作物灌区不宜低于0.90。
5.0.3 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型灌区不应低于0.50;中型灌区不应低于0.60;小型灌区不应低于0.70;井灌区不应低于0.80;喷灌区、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滴灌区不应低于0.90。
5.0.4 井渠结合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可根据井、渠用水量加权平均按附录B公式
(B4)计算确定。
6 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
6.0.1 渠道防渗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防渗渠道断面应通过水力计算确定,地下水位较高和有防冻要求时,可采用宽浅式断面。
2 地下水位高于渠底时,应设置排水设施。
3 防渗材料及配合比应通过试验选定。
4 采用刚性材料防渗时,应设置伸缩缝。
5 标准冻深大于10cm的地区,应考虑采用防治冻胀的技术措施。
6 渠道防渗率,大型灌区不应低于40%;中型灌区不应低于50%;小型灌区不应低于70%;井灌区如采用固定渠道输水,应全部防渗。
7 大、中型灌区宜优先对骨干渠道进行防渗。
6.0.2 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田间固定管道用量不应低于90m/h㎡。
2 支管间距,单向布置时不应大于75m,双向布置时不应大于150m。
3 出水口(给水栓)间距不应大于100m,宜用软管与之连接进行灌溉。
4 应设有安全保护装置。严寒地区应布设排水、泄空及防冻害装置。
5 对规划中将要实施喷灌的输水管道系统,应按照喷灌工程的技术要求。
6.0.3 喷灌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喷灌应满足均匀度要求,不得漏喷,不得产生地表径流。
2 喷灌雾化指标应满足作物要求。
3 管道式喷灌系统应有控制、量测设备和安全保护装置。
4 中心支轴式、平移式和绞盘式喷灌机组应保证运行安全、可靠。
5 轻型和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单机控制面积3h㎡和6h㎡为宜。
6.0.4 微灌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微灌用水必须经过严格过滤、净化处理。
2 灌溉时应满足均匀度要求,不得产生地表径流。
3 应安装控制、量测设备和安全保护装置。
4 条播作物移动式滴灌系统灌水毛管用量不应少于900m/h㎡。
6.0.5 地面灌溉的田间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水稻灌区应格田化,不得串灌。格田规格平原区以长60~120m、宽20~40m为宜,山丘区可根据地形作适当调整。
2 旱作物灌区应平整土地,其畦田长度不宜超过75m;畦宽不宜大于3m,并应与农机具作业要求相适应。
3 灌水沟长不宜超过100m。
6.0.6 注水灌(含坐水种)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有可靠水源和取水、运水设备,注水灌设备和供水量应满足作物在*时期内播种和苗期灌水的要求,且灌水均匀。
2 水源的控制面积应按每次用水量不少于75 /h㎡计算。
3 水源至田间的运水距离,采用畜力运水,不宜大于200m,采用机械运水,不宜大于500m。
6.0.7 雨水集蓄工程用于灌溉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包括集流、输水、沉淀、蓄存、节水灌溉等设施,且配套合理。
2 专用集流面应采用集流效率高的防渗材料铺设,蓄水窖(池)必须采取防渗措施。
3 采用滴灌或膜上灌时工程规模宜按每次灌水量不少于150 /h㎡确定。
6.0.8 膜上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畦田规格应符合本规范6.0.5的规定。
2 灌溉均匀系数不应低于0.7。
3 对废弃塑膜应有收集处理措施
6.0.9 地面移动软管灌溉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有可靠水源,机、泵、管配套合理。
2 软管长度不宜大于200m。
3 田间工程应符合本规范6.0.5的规定。
7 效 益
7.0.1 节水灌溉应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7.0.2 节水灌溉应使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管理措施相结合,提高灌溉水的产出效益。
7.0.3 实现节水灌溉后,粮、棉总产量应增加15%以上,水分生产率应提高20%以上,且不应低于1.2kg/
7.0.4 节水灌溉项目效益费用比应大于1.2。
8 节 水 灌 溉 面 积
8.0.1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且其他指标达到本规范规定,可认定为节水灌溉工程面积:
1 渠道输水灌溉工程,渠道符合本规范5.0.l或6.0.1的规定,田间符合本规范5.0.2或6.0.5的规定。
2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管道符合本规范5.0.1或6.0.2的规定,田间符合本
规范5.0.2或6.0.5的规定。
3 喷灌工程符合本规范5.0.3或6.0.3的规定。
4 微灌工程符合本规范5.0.3或6.0.4的规定。
8.0.2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可认定为节水灌溉措施面积:
1 渠道防渗工程符合本规范5.0.l或6.0.1的规定。
2 低压管道输水工程符合本规范5.0.1或6.0.2的规定。
3 田间工程符合本规范6.0.5的规定。
4 水稻采用"薄、浅、湿、晒"控制灌溉模式。
5 注水灌(含坐水种)符合本规范6.0.6的规定。
6 雨水集蓄工程用于灌溉符合本规范6.0.7的规定。
7 膜上灌符合本规范6.0.8的规定。
8 地面移动软管灌溉符合本规范6.0.9的规定。
8.0.3 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与节水灌溉措施面积不得重复统计。在同一灌溉面积上,采用多种节水灌溉工程或措施时,只能依主要工程或措施统计一种。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