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病虫防治 >  高粱叶点病

高粱叶点病

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阅读数:

  症状 又称斑点病。全株各部位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形状不规则,长形至梭形或半圆形,大小不等,大约可达1cm以上,黄褐色至灰褐色,有红紫色边缘。病斑常队叶缘或叶端开始,也有的发生在叶面上或穗的上部,造成旗叶倒折。病斑扩展时常融合为较大斑块,后期在干枯叶斑上可见散生或成行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种子印颖片染病产生类似症状。北京、山西、内蒙古、东北、西南均有发生。为害日趋严重。

  病原 Phyllosticta sorghina Sacc.称高粱叶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黑色,亚球形,散生在叶面上,突出表皮,大小64—194um。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3.5—6×2.0—3.0(um)。除侵染高粱外,还可侵染黍、粟、稗、甘蔗、苏丹草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北京、吉林等地于6月份开始发病,7—8月份症状明显或流行。据观察,播种早的田块病情重于晚播的田块。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同一田块,抗7号、沈杂5号发病较重,而抗4号则不发病。1994年北京密云、延庆种植杂交高粱抗7号和沈杂5号对此病抗性差,再加上当年气候特殊,6月份

  干旱无雨,7月份以后降雨增多、降雨量575mm,8月份达268mm,较历年偏多,且日照明显减少,7—8月空气湿度为78.7%—79%,温度较往年偏高0.5—2.5℃,这样潮湿闷热的天气,造成了叶点病的流行。近年,该病为害有上升趋势,严重的绝产或绝收。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抗病品种。引进新品种时,注意把农艺性状和抗病性结合起来,筛选出适合本地的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2)适期播种,不宜过早。(3)发病重的地区于发病初期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大生M一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0%绿叶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畜牧家禽网编辑: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