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病虫情报 >  2011年全国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2011年全国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畜牧家禽网  来源:互联网 阅读数:

      据全国农技中心会同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分析预测,2011年全国玉米重大病虫害中等程度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0.3亿亩次,同比增加5%。其中,虫害发生7.5亿亩次,同比增加4.5%;病害发生2.8亿亩次,同比增加8.5%。玉米螟在东北大部地区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玉米地下害虫、蚜虫、叶螨在部分地区偏重发生,玉米大斑病、小斑病有普遍流行的潜在威胁,双斑萤叶甲和玉米粗缩病在部分地区呈加重为害趋势。

  一、发生趋势

  (一)玉米虫害

  玉米螟发生3.4亿亩次。其中,一代玉米螟在东北偏重至大发生,华北北部中等发生,全国发生1.5亿亩;二代玉米螟在东北南部偏重发生,西南南部中等发生,全国发生1.1亿亩;三代玉米螟在黄淮海夏玉米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0.8亿亩。地下害虫在东北大部偏重发生,华北南部、西北东部、西南大部中等发生,全国发生9000万亩。蚜虫在华北北部偏重发生,全国发生6500万亩。棉铃虫在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北大部中等发生,全国发生5000万亩。粘虫在东北和西南局部中等发生,全国发生4500万亩。蓟马在黄淮海夏玉米区中等至偏重发生,全国发生3500万亩。叶螨在华北北部偏重发生,西北中等发生,全国发生3000万亩。双斑萤叶甲在西北、华北等地区继续呈加重发生趋势,全国发生2000万亩。

  (二)玉米病害

  大斑病在北方春玉米区和西南大部中等发生,黑龙江等地偏重发生,小斑病在黄淮海地区中等发生,两病全国发生9500万亩。丝黑穗病在东北大部中等发生,全国发生3000万亩。褐斑病在黄淮大部中等发生,全国发生2800万亩。纹枯病在西南地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2000万亩。粗缩病在黄淮中南部中等至偏重发生,全国发生1700万亩。近几年发生的矮化病(初步鉴定由线虫引起)在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中等程度发生。

  二、预测依据

  (一)东北主产区病虫基数较高

  据各地冬前调查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与常年相比,吉林、黑龙江、江苏分别偏高53.6%、37.3%和45.2%,云南、河南、辽宁、湖北、陕西、山东偏高8.9%-27.1%,安徽偏高1.8%;宁夏偏低60.3%,华北、西北和其他西南10个省份偏低12.1%-36.4%。此外,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丝黑穗病等病害在全国大部地区连年发生,田间菌源充足。

  (二)种植制度对病虫害发生有利

  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各地主栽品种抗病虫性普遍较差,品种布局单一,有利于病虫发生为害。东北春玉米多年大面积连作,黄淮海主产区实行小麦-玉米两熟制、玉米-棉花套作和春、夏玉米混作,各地普遍采取密植、免耕、秸秆还田、高肥水管理和机械跨区作业等措施,均有利于玉米病虫源积累、传播扩散和辗转为害,加重病虫发生。

  (三)气象条件对病虫害发生较为有利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11年春季,东北东部和南部、华北东部、黄淮东部、西南中西部、新疆北部降水较常年偏多,气温较常年偏高,有利于该地区玉米螟的化蛹和羽化。夏季,主要多雨区位于华南至江南南部、长江中下游至黄河下游地区,有利于该地区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玉米螟的发生为害;黄河流域以北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对玉米螟发生不利,但有利于蚜虫、棉铃虫、叶螨、双斑萤叶甲等喜旱害虫的发生。

  (四)近年玉米重大病虫在部分地区处于重发态势

  玉米螟、地下害虫和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在东北大部地区持续重发;粘虫、蚜虫、棉铃虫、叶螨、双斑萤叶甲等害虫,遇有适宜的玉米生育期和气候条件,局部暴发为害的现象时有发生;玉米粗缩病近年在黄淮地区加重发生态势明显。在玉米种植制度、品种布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如气候条件无明显不利影响,部分地区玉米重大病虫重发态势仍将延续。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yxq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