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药网 阅读数:
一、柑桔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情况
1、深入研究病虫为害规律,科学制定防治工作方案
近几年来,我们在省植保总站支持指导下,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对柑桔重大病虫害防治进行了基础性、系统性研究。在六里坪、习家店、凉水河、三官殿布设四个柑桔重大病虫害监测点进行定点观测,对病虫害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进行预测预报,基本掌握了防治时间和防治方法,通过对药物进行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筛选确定了防治药物。根据发生为害的规律制定了柑桔重大病虫害防治“一年三大战役”的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并于每年年初以市政府文件批转印发至各乡镇办组织实施。
2、认真组织发动,统筹部署防控工作
为了切实做好柑桔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全市召开了柑桔产区乡镇办镇长、分管农业领导、柑桔区域服务中心主任、农技服务中心主任、国有农林场场长、市直有关部门参加的全市柑桔重大病虫害防治专题会议,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对柑桔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市政府同各乡镇办(区、处)签订防治工作责任书,并进行技术培训。各乡镇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层层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组织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层层组织发动,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统一了防治时间和防治措施,强化了防治责任,为做好防治工作打下了基础。
3、积极筹措资金,落实防治经费
在柑桔重大病虫害防治经费筹措上,采用市里拿一点、乡镇村组配套落实一点、桔农自筹一点的办法,筹措落实了一定的防治资金,并制定了严格的资金使用计划,确保专款专用,所需防治物资经统一招标采购后,按各乡镇发生面积分发到乡镇、村、农户,确保了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4、加强技术培训,及时指导防治
柑桔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技术性强,在防治时间、防治方法、药物配比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只有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才能取得综合防治效果。通过监测,全市确定统一从5月底—7月20日为防治时间,每隔7—10天左右防治1次,连续防治4—5次,防治方法采用喷雾诱杀和挂瓶诱杀相结合的办法。全市农业技术干部深入村组、农户,采用现场会的形式,以会代训、印发技术资料,共召开各种培训会60多场次,培训桔农14000多人,印发技术资料8万多分,制作光盘300多张,办示范样板3000亩,桔农熟悉掌握了防治方法。
5、加强检查督办,狠抓工作落实
在夏季化学诱杀和秋季拣埋落果期间,市政府组织政府办、农业局以及相关部门,组成多个检查督办组,深入各乡镇办对柑桔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发现问题及时与乡镇沟通协商。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市政府汇报,市政府办公室针对工作进展情况下发了督办通知和检查通报,有效地督促了各地防治工作的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够到位。部分产区乡镇对柑桔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只停留在会议安排和号召上,缺乏有力的组织和督导措施,工作责任和工作措施没有得到落实,存在松懈心理和畏难情绪。
2、桔农积极性不高。一是受前两年价格影响和柑桔市场波动,不少桔农放弃了对桔园的管理。二是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加上农时季节的冲突,缺乏劳力,农户互相观望,等靠思想严重。三是受移民外迁的影响,大量移民迁走后,其线上、线下桔园管护责任没落实,仅线上桔园就达6万亩,桔园无人管理,荒芜严重,成为病虫防治死角。
3、防治工作不平衡。乡镇与乡镇之间,同一乡镇不同村组和农户之间,防治工作存在严重不平衡的现象,尤其是在夏季化学防治和秋季拣埋落果的环节上,存在许多死角和空白点。部分农户虽经镇、村及农技人员多次督办,仍然不行动。
4、防控形势严峻。2003年柑桔重大病虫害在我市发生蔓延以来,市政府一直将柑桔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作为全市柑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组织动员广大桔农开展了有效的防控工作,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连续两次列入市人代会议案,柑桔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近几年柑桔产品市场的大幅波动和大量移民外迁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全市柑桔重大病虫害严重反弹,防控工作形势异常严峻,任务十分艰巨,发生面积已超过10万亩。
5、防控资金严重不足。我市柑桔病虫害发生面积大,防控难度更大,每年要落实春季深翻灭蛹、夏季化学诱杀、秋季拣埋落果三大战役,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防治经费严重不足。
三、2011年防治工作措施
全市柑桔重大病虫害发生范围涉及14个乡镇办(区、处)、110个村、272个组,发生面积达108263亩,其中重度发生38676亩,中度发生32182亩,轻度发生37405亩。因此,加强对柑桔大实蝇等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前柑桔产业的首要任务。结合当前柑桔重大病虫害发生的形势与特点,对2011年的防治工作,提出如下措施。
1、加强技术服务,做好指导工作。
市农业局成立病虫害防治技术工作专班,组织大批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和桔园巡回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搞好技术培训,印发技术资料,各乡镇办由分管领导挂帅,成立以柑桔中心(或农技中心)为主的技术服务小组,负责本辖区的技术服务工作,确保桔农熟悉害虫的生活习性,知晓防治时间,学会防治方法,保证防治时间不错过,防治技术不走样,实现柑桔产区技术服务全覆盖。
2、抓住关键时期,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一是地面封杀。在柑桔害虫羽化盛期(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中旬),在落果量较大的柑桔树冠内的地面上每亩用3%呋喃丹4斤进行撒施深翻或用48%乐斯本800倍液地面喷雾,使地面湿透,毒杀羽化出土的成虫;二是喷雾、挂瓶诱杀。抓住5月底至7月初成虫盛发期,用专用诱杀剂进行诱杀,喷雾诱杀从5月底开始,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4—5次,每亩喷10—15个点,每点0.5m2。挂瓶诱杀从5月底开始,每亩挂诱杀瓶20个,每5—7天换1次诱杀剂;三是摘除、捡埋落地虫果。9—11月份组织桔农2—3天一次,摘除未熟先黄的虫果,捡拾落地虫果进行集中深埋,不留死角,灭除虫源;四是清园消毒,翻土灭蛹。冬春两季,翻耕土壤10公分左右,冻死越冬蛹,剪除病虫枝,清理果园烂果、杂草,全园喷药,消灭越冬病虫害。
3、组建专业化防治队伍,开展联防联治工作。
在全市各柑桔乡镇组建专业化防治队伍,走社会化防治之路,多元化、多主体、多层次实行区域内统防统治。一是以柑桔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成立机防队,为入社农户和周边桔农提供防治服务。二是以柑桔区域中心和农技服务中心等技术部门牵头组建机防队,在一定区域内承包防治。三是以柑桔种植大户为主成立机防队,为周边桔农开展防治服务。四是由农资经营大户牵头组建机防队伍,开展承包防治。五是由村、组牵头组建专防队伍,负责防治本村、本组桔园。专业化机防队伍与农户签订承包防治合同,统一防治时间,统一使用药剂,统一防治次数。防治费用按亩测算,检查验收合格后,支付给防治队,力争防治全覆盖,力争在防治措施和效果上有新突破。
4、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采用针对性防治策略。
当前我市柑桔重大病虫害防控的重点为桔农房前屋后零星分散桔树,建园标准低、长期无人管理、无经济效益的小块桔园和移民外迁后留下的线上桔园。全市各柑桔乡镇按照普查结果,按重度、中度、轻度采用针对性防治方法,集中连片的重度发生区域采用地面封杀、化学诱杀、捡埋落果的综合防控措施逐步降低为害程度,中度发生区域重点要采用化学诱杀和捡埋落果措施,达到诱杀成虫和减少发生基数的目的。轻度发生区域可采用诱杀剂诱杀,另外喷施其它化学杀虫剂,兼治红蜘蛛、矢尖蚧等其它害虫为害,达到降低成本、提高防效的目的,以提高防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根据桔园现状,划分类别,分类实施
根据目前柑桔区域分布、管理水平及效益情况,将全市桔园大致分为三类。根据不同的类别,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一是分布零散、管理极差、效益很低的桔园进行彻底改造,包括丁营、浪河、土关垭、丹赵路、三官殿、大沟、牛河等乡镇办建园标准低、管理水平差、桔园老化没有效益的桔园,对这类桔园实施毁园改种,种植茶叶、油茶、核桃、小杂果等,由农业、林业部门供应相应的苗木。二是桔园集中成片,有一定产量和效益,病虫危害较重的桔园进行重点强制防治,包括凉水河、石鼓、习家店、均县、六里坪、土台等重点柑桔产区桔园,全面实行春季地面封杀虫蛹、夏季诱杀成虫、秋季拣埋落果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统防统治。三是对管理水平较高的专业村、专业场桔园,采取常规防治和重点监测。根据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6、落实移民线上桔园管护责任,加强线上桔园的病虫害防治。
由于移民外迁,移民线上桔园近几年无人管理,目前这部分桔园树势衰弱,病虫滋生,桔园荒芜,成为病虫害的重发区和传播源。因此,加强对移民外迁后留下的桔园的管理,可有效降低传播区的威胁,消除防控死角、空白点,也是防止传播蔓延的重要措施。今年将这部分区域做为防控重点,由村、组成立机防队,实行统防统治,所需费用可实行桔园收入抵扣。已承包的线上桔园要组织动员承包人落实好防治工作,确保移民线上桔园重大病虫害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7、筹措落实防控经费。
2011年防控经费按发生面积测算,约需1100万元,防控资金主要用于:(1)购买地面封杀农药(呋喃丹)210吨,每吨1万元,需资金210万元;(2)购买高效成虫诱杀剂50万代,每代12元,共需资金600万元;(3)秋季捡埋落果挖大坑及补助经费130万元。(4)机防队打药工钱160万元。以上所需资金主要从五个方面予以解决:一是省拨农村“一事一议”、“以奖代补”资金解决80万元;二是从移民后扶项目资金中解决300万元;三是从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中解决100万元;四是乡镇、村自筹解决20%,约220万元;五是桔农自筹36%,约400万元(含机防队打药工钱)。
8、加强检查督办,实行目标责任考核,确保工作落实。
市政府成立柑桔重大病虫害防治领导小组和检查督办工作专班,对防治工作进行检查督办,检查结果通报全市,同时今年将各柑桔乡镇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市政府对乡镇的量质化责任目标考核,加大考核比重,考核指标体系分为组织领导、责任落实、统防统治、资金落实、防治成效等五个方面,实行严格考核。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