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药网 阅读数: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虫害之一,近年来在临渭区的危害逐年加重。小麦吸浆虫以幼虫吸食麦粒浆液,形成瘪粒,造成减产,严重时产量损失60%-80%,甚至绝收。小麦吸浆虫在临渭区一年发生l代,4月末至5月初成虫羽化后,当天即可交尾产卵,寿命为3~5天。幼虫孵化期正是小麦扬花期,幼虫进入小麦颖壳后,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使麦粒瘪瘦,造成大幅度减产。据临渭区植保站调查,2010年小麦吸浆虫在我区部分麦田有不同程度发生危害,尤其是固市镇东屯村、白家村、营里村、官道乡贾家村、屯南村、大什村、南家村及辛市镇大李村等村组的麦田危害较重(前期小麦长势良好,但减产300斤以上田块多为吸浆虫危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当前,我区小麦吸浆虫已破茧化蛹,预计我区麦田吸浆虫成虫羽化出土盛期在4月25-5月5日。因此建议群众应高度重视,抓住防治适期,科学防治,确保今年小麦丰产丰收。
1、蛹期防治(4月23-30日):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120~150克或5%毒死蜱颗粒剂1公斤拌25千克细土或沙制成毒土,将毒土顺麦垄撒施,并尽可能使药剂在地表分布均匀,杀灭蛹和即将羽化的成虫。施药后如无降雨,田间干旱时,应适当浇水,保证防治效果。
2、成虫期防治(4月25日-5月10日):下午6时后,扒开麦行查看,一眼可见成虫3~5头飞翔时,应立即开展防治。下午6时以后至天黑前施药效果好,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ml,兑水30公斤,进行全株喷雾防治。防治时,建议加烯唑醇或三唑酮和多菌灵等杀菌剂与预防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同时用药,以提高综合防治效果。间隔3-5天再施药防治一次,连用两次防治效果较好。最好以村组为单位开展统防统治,以提高防治效果,保证今年再不会因吸浆虫危害而减产。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