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互联网 阅读数: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但水资源缺少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农业节水灌溉技巧意义重大。为此,这几年我市在农业生产实际中探寻出一系列适宜本地的节水灌溉技巧办法,现总结如下,并提议在全市推广运用:
一、节水工程技巧模式
1、建立节水灌溉设施,针对农作物生育期间温度高、蒸发量大、浸透量大,修建防渗垄沟、铺设地下管道,“小白龙”塑料水管,小型蓄水池,以达到防渗、节水、增收、节支的目标。我市大部分平原区已推广建设节水灌溉办法,将井水输送到田间,在径流进程中散失少,大大地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利用率达到92。1%以上。
2、推广节水灌溉技巧,喷灌、滴灌是我市节水灌溉抗旱的一项重要技巧办法,节水效果显然,通常经济条件较好的乡村、果园、农业高效园区采取此项技巧。大田现有喷灌面积10万亩左右,水的利用率为93%,可节水30—50%;滴灌面积1万亩左右,水的利用率为95%,比喷灌节水20%。我市西部的4000亩果园节水滴灌工程,引进了以色列先进的技巧装备,该园区经过近几年建设,已打成深水井7眼,建成8000m3封锁式蓄水池一座,建输水管道10000m。干管支管埋于地下,毛管沿支管一侧散布,置于地表,每行果树安排一条毛管,每株果树下散布4个滴头,使用时可将井水输入8000m3封锁式水池积淀,此后从池中抽水过滤进入滴灌系统管道。通常灌水周期为4—6天,灌溉量为每亩16m3,一次灌水延续时间不超过16小时。使用滴灌技巧具备节水、节能、增产的特点,通常比大水漫灌节水70%,比喷灌节水20%。
3、在山区建设水窑、水窖、蓄水池、塘坝等集雨工程。在我市山区终年降雨量400—500mm左右,且雨量散布极不均衡,全年降雨总量60%以上的雨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短时大批的降雨量易形成地面径流,造成水资源的散失浪费。因此蓄住汛期降雨,为春播蓄存水源,是旱作农区提高水的利用率的有效道路。近年来,我市部分山区县就地取材,修建水窖、水窑、蓄水池、坑塘合计2000个左右,在雨季蓄水1000多万立方,不但减少了雨季地面径漂泊费,而且为春季作物播种蓄存了珍贵的水资源,为春播作物及时播种争取了时间。实践证实,在山区丘陵旱作农区,大力发展集径流蓄水技巧,对缓解干旱抵触,增进农业发展十分有利。
二、节水抗旱农艺技巧模式
1、选用抗旱耐旱作物和品种,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及不同作物,具备不同的抗旱、耐旱特点。种植选用抗旱作物和抗旱品种能起到节水、节俭成本的作用。我市依据本地实际就地取材,主动推广抗旱品种、优先引进、选育节水、抗旱的良种(如小麦推广优质麦9409、4185、3475和石家庄8号等抗旱品种,玉米户单4、莱玉2等节水性能较好),大面积种植推广,目前推广小麦品种水分利用率相差10%左右,利用品种间节水潜力,可实现节水20—30立方米/亩;优化品种布局,种植花生、甘薯、谷子、烟叶等节水作物。
2、推广地膜秸秆覆盖节水技巧,本地春季干旱多风,多数春播作物,采取地膜覆盖种植,如棉花、花生,其中花生地膜覆盖面积达到终年种植面积的50%。在夏收、夏种季节,本地的小麦秸秆80%覆盖还田,高温季节,能有效的减少泥土水分蒸发,使夏玉米耕层含水量提高3。5%,秋季玉米秸秆采取各种情势还田,还田面积达到了90%以上,提高了耕层的蓄水能力,同时大大提高了下茬作物的抗旱性。
3、采取深耕深松,每年秋收之后,我市大部分农田采取传统的耕作方法进行深翻,同时增施有机肥,加大耕层厚度和有效土层厚度,改良泥土的透水性,提高蓄水保水能力,减少水分的散失和蒸发。做到有水能蓄,旱时能供水。
4、改变灌溉方法,平整大田作物土地后,把过去的条田布局规整成40—60平方米的畦田,改大水漫灌方法为小畦灌溉,据调查可节俭用水9。0%。
5、履行节水高产灌溉制度,如小麦减次灌溉技巧,即是在小麦播种后至第二年的起身期以前不浇水,春一水推延到起身到挑旗前,在这段时间内,地力较差,集体较小或分蘖两极分化快、植株紧凑的品种宜早浇;地力较好,集体较大或分蘖两极分化慢,中上部茎生叶片较大的品种宜晚浇。春二水在小麦抽穗至扬花前后。在小麦生育后期如遇特别干旱年份,保水能力通常的麦田或需套种下茬作物的麦田,可浇灌浆水。
6、小麦缩行种植,把小麦行距缩小到10厘米左右,缩小行距具备增产和减少水分耗费的双重效果,麦田蒸腾蒸发比例由原来的60。4%提高到66。3%,即达到了高产,又显然下降了水分耗费,实现节水和高产的统一。
三、生物节水技巧模式
1、在作物播种时,我们采取了抗旱保水剂(科瀚“98”、FA旱地龙等)拌种、浸种,生育期间叶面喷施。使农作物叶片气孔开放,减少蒸发量,也能够抗干热风。
2、利用生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运用ABT(生根粉)促生根吸水、CCC(敦实素)节制营养生长及运用其它生长调节剂,方法简便,成本低廉。
3、改革耕作方法,实验、推广机械免耕覆盖播种新技巧,实现农业节水、增产的新打破。
免耕法又称保护性耕作法,即用大批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的一种新型耕作技巧。主要研究将秸秆粉碎、底施化肥、作物播种等使用机械一次完成。达到经济、保墒、节水、增产之目标。目前,此项技巧在我市处于实验、示范阶段。
对以上节水灌溉技巧我们还建立了泥土监测点,进行对照跟踪调查,在生产运用中经常依据具体情况综合使用,互补长短,以获得*节水效应。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