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互联网 阅读数:
为了弥补干旱年份使用淡水灌溉农业的不足,同时充分利用地下微咸水,由天津市农业资源和环境研究所承担的小麦玉米咸水安全补灌丰产技术项目日前通过专家组现场验收。该技术不仅可节约稀缺的淡水资源,降低耕作的成本,还可使冬小麦等增产增收。
天津市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专家张余良告诉记者,天津市地下咸水资源面积近9000平方公里,其中浅层地下咸水分布面积近7000平方公里。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如此丰富的地下咸水资源需要采用适宜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咸水安全灌溉技术。
张余良介绍说,该项目研究和示范的咸水补灌技术是一项集土壤改良,合理施肥,适当灌溉咸水的综合技术,旨在重点研究高地下水位、黏重土质地区冬小麦、玉米等作物如何提质增效的难题。2009年正式启动以来,已累计示范和推广25万亩左右。从静海县建立的150亩冬小麦玉米咸水补灌技术体系的核心示范区的效果来看,黏质土壤返青盐控、拔节肥控的咸水补灌综合技术可使小麦单产达到每亩300公斤至400公斤,而没有采用此综合技术的区域产量只有每亩200公斤,增产增收明显。同时,土壤盐分没有明显积累。
参加现场验收的专家组组长赵居生表示,在干旱季节,借鉴这种技术模式,利用微咸水灌溉农业对于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