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化肥网 阅读数:
“曼海姆法硫酸钾生产技术”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钾肥生产技术,说到它在中国的引进、吸收、开发历程,人们不会忘记被称作“中国曼海姆之父”的台湾企业家陈怡全;与前者同步开展探索,并将曼海姆法与中国大陆实际结合起来的,还有大陆的一批企业家和科研人员,其中大连博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突出的代表。大连博达两代人为中国硫酸钾事业坚持奋斗,为“曼海姆法”在中国的生根、传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曼海姆法”与中国结缘
“曼海姆法硫酸钾生产技术”与中国本土企业的结缘源自一次韩国化肥企业的推销。上世纪80年代,原大连市化工局化肥处邹常乐处长在与韩国一家化肥公司接触中,第一次知道了硫酸钾肥,并逐步认识到硫酸钾肥的重要性。
1989年,邹常乐在大连金州石河陶瓷厂首先用人工炉做了硫酸钾生产试验。1990年,他找到自己的老同学、化工机械方面著名专家、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周怀忠教授,两个人从此开始了硫酸钾生产技术的研究工作。
100年前由德国人曼海姆发明的曼海姆法硫酸钾生产技术,1992年前在国内基本上是空白。国内需求的硫酸钾产品完全依靠进口。周怀忠教授看到了国内化肥技术与国际水准的差距,也认识到在中国开发这项技术的重要性,毅然投身到曼海姆法技术的研究攻关中。通过一系列资料搜集和研究,他发现曼海姆法生产要在高温、高腐蚀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对曼海姆反应炉要求比较高,这才是曼海姆法的技术关键。1990年,周怀忠教授首先成功设计了2米直径小规模生产装置。
中国“曼海姆反应炉”的诞生与成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化肥行业对硫酸钾普遍缺乏了解,因此要想找到投资方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邹常乐、周怀忠遇到了对硫酸钾有比较深刻了解和认识的辽宁省化肥公司销售科的马科长。他决定给投资,并为周教授寻找试验基地。
1990年,周怀忠教授、邹常乐处长、马科长等人一起在辽宁盘锦化肥厂利用有限的资金进行了2米直径曼海姆反应炉的中试工作。周教授反复设计研究试验装置,并到各地选择设备和材料,在现场指导安装和调试,最终中试装置获得成功。
1991年,周怀忠教授在已经取得的进展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技术改进,将曼海姆反应炉扩大到3米直径。但是3米直径装置一年只能生产2000吨左右,还达不到工业化要求。1993年,大连市金州县化工局支持周怀忠教授等人在大连金州碱厂进行了4.5米直径曼海姆反应炉工业化装置试验,获得成功。
两代人实现“曼海姆法”中国本土化
正当“曼海姆法”中国本土化进程要进入加速阶段的时刻,当时已经66岁的周怀忠教授由于连年劳累,不幸因病去世。事业的接力棒落到了周怀忠教授的儿子周晓波手中。
早在父亲开始“曼海姆法”研究进程时,周晓波就参与了进来。1992年,他从原单位辞职,全身心投入到“曼海姆法”的中国本土化研发事业中。这一阶段条件非常艰苦。他们远离市区,吃在工厂,住在工厂。1996年大连瑞泽化工厂收购了大连金州碱厂,他们有机会实现了国内第一台完全国产化的6米直径曼海姆反应炉的使用。6米直径曼海姆反应炉是国际通用标准,国内第一台完全国产化的6米直径曼海姆反应炉的诞生,标志着国产化曼海姆法硫酸钾生产从此在中国落地生根了。国内企业纷纷来到大连,要求合作。
1997年,周晓波成立了大连兴农钾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曼海姆法”的中国本土化研发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公司又扩大、更名为大连博达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大连博达在国内已提供了46套万吨生产装置和技术,为中国硫酸钾肥的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断创造“纪录”
这些年来,周晓波始终没有停止过对这项技术的研究工作。通过吸收消化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生产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不断地完善、提高我国“曼海姆法”生产硫酸钾的技术水平。
他们首先解决了硫酸钾生产中联产盐酸产品硫酸盐含量高的问题。目前,大连博达的这项技术在同等条件下,产量提高了20%,联产的盐酸回收率高,其中盐酸中硫酸盐含量低于100个ppm。降低盐酸中硫酸盐的含量是比较困难的,这是大连博达独有的技术。
2005年,广东有家企业在江西南康投资建硫酸钾厂,主要考虑江西是我国稀土生产基地之一,需要大量盐酸。但是,稀土厂要求硫酸盐含量要求低于100ppm。2005年,周晓波带领科研技术人员解决了盐酸中硫酸盐的问题。曼海姆法硫酸钾生产技术生产的盐酸产品硫酸盐的含量一般都在500ppm左右,他们在江西南康工厂实施后,硫酸盐甚至可以低于50ppm。
2005年,周晓波带着技术和管理团队进入吉林,与金瀚集团共同组建了吉林金博钾肥有限公司。新公司除扩产到4万吨外,还结合东北钾肥生产的特点,在国内最早研究出硫酸钾圆球造粒,产量和质量在国内都是最好的;后来,又成功开发出氯化钾圆球造粒,目前在世界上也是*的技术。
1997年,无锡硫酸厂选用了大连博达的硫酸钾生产技术,世界上首次将联产的氯化氢气体直接用于生产氯磺酸产品;2000年,齐齐哈尔化工集团PVC项目需要氯化氢气体,大连博达的硫酸钾工艺成功实施,将盐酸解析成高纯氯化氢气体用于生产PVC,成为国内第一家由硫酸钾工艺路线生产PVC的企业,为盐酸出路开辟了一条新路。
从本土化到中国特色
曼海姆法硫酸钾生产技术引进中国已经20年,作为本土曼海姆法硫酸钾生产技术的代表,大连博达在研究、开发这项技术中,根据工艺条件、资源条件,形成具有我们本土特色的技术;同时,根据对化肥行业节能环保的要求,也在节能降耗、环境友好上做出了新的探索,取得了新的进步。国外生产硫酸钾主要采用天然气、燃油作为燃料。大连博达在国内开发这个项目时,许多地方没有天然气,燃油价格也比较高。1998年他们在河北第一次将国内开发的煤气发生炉用于硫酸钾生产中,解决了燃料问题,又保证环保达标。此外,大连博达根据化工原理进行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因而盐酸回收率、质量及尾气环保都达到更高标准。周晓波表示:我们要不断把中国的曼海姆法硫酸钾生产推向新的高度。
记者观点
硫酸钾作为非常重要的肥料之一,对中国农业的未来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曼海姆法硫酸钾生产技术是目前硫酸钾生产中最成熟可靠的生产技术,对硫酸钾生产影响重大。如何在化工、化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中,保证硫酸钾稳定的生产及发展,如何综合利用、开发好盐酸产品,都需要全行业为之共同努力。不论是源自祖国宝岛台湾的“青上系”,还是源自本土的“大连博达技术”,都是我们农业发展、粮食丰收、种植业提升品质和价值的依托力量;经过20年的坚持与发展,人们有理由相信大连博达在未来的农业和化肥产业中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创造更辉煌的明天!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