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手机看商都 阅读数:
眼下正是秋耕备播的大好时机。近日,记者从市植保植检站了解到,随着小麦产量水平的提高和品种、气候、耕作方式等条件的变化,全蚀病、纹枯病、吸浆虫等病虫害连年发生且危害严重,对我市小麦生产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据市植保植检站的专家介绍,播种期其实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也是预防锈病、白粉病、蚜虫早期危害,减轻早春发生程度的有利时机。广大农民朋友应把握机会,搞好病虫害防治,提高麦播质量。
记者了解到,根据对近年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分析,我市小麦播种期的主要防治对象是吸浆虫和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蝼蛄),其次是通过土传、种传的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胞囊线虫病等病害。通过近几年的科学防治,今年小麦吸浆虫的虫口密度低于去年和近几年平均值;全市地下害虫属中度,局部地区部分岔口中度偏重,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在土传及种传病害方面,全市小麦纹枯病年发生面积在200万亩以上,造成损失1400万公斤。据市、县植保部门调查统计,2011年上半年,全市所有县(市、区)均有病害发生,覆盖59个乡镇325个行政村,涉及面积20.4万亩。
近段时间我市降水偏少,平均气温略高,对地下害虫活动比较有利;加上近年来玉米秸秆还田较为普遍,播前深耕面积小,土壤中地下害虫基数居高不下。因此,植保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方法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一是严把检疫关。各级植检部门要切实加强秋播期小麦种子检疫监管,严防外来小麦腥黑穗病等疫情传入我市,检疫不合格的一律不得做种用。二是土壤处理。对小麦吸浆虫和地下害虫严重发生地块,可用3%甲基异柳磷或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3~5公斤,于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三是推广种子包衣技术。用2.5%咯菌腈或2%戊唑醇等种衣剂进行机械化种子包衣,防治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种传、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
植保专家还提醒说,小麦胞囊线虫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可推广种植太空6号、温麦4号等抗病品种,增施氮肥、钾肥,播后镇压,并可选用10%灭线磷颗粒剂每亩3公斤进行土壤处理。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