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行业动态 >  四川宝兴县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四川宝兴县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环境报 阅读数:

  2005年,四川省宝兴县被确定为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实施的“长江流域自然保护与洪水控制项目”示范区之一,从2006年5月开始,率先在全国启动了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示范。5年来,宝兴示范区项目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生态环境保护和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和谐发展局面初步实现。 

  回顾总结5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基本做法可以用“倡导一种理念,创新三项机制,实施三大工程”来概括。 

  倡导一种理念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努力构建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大格局生态资源是宝兴的第一资源,生态优势是宝兴的第一优势,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推进宝兴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选择。面对新的发展要求,宝兴从转变执政理念入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把生态建设和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立了“生态立县”的战略思路,突出生态建设和保护,突出山区生态特色,努力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在推动生态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宝兴县认识到,只有大力培育全民生态文明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根本问题。通过几年来的深入宣传,“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观念已经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共识;人人关心生态环境、人人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支持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全县人民的自觉行动。 

  创新三项机制创新规划引领机制、协调管理机制、科学决策机制,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创新规划引领机制。坚持规划先行,确立了“科学性、超远性、长久性、严肃性、可操作性”的指导思想,综合分析宝兴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现状,将宝兴分为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农林复合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功能区、矿山综合开发功能区和城镇人居生态功能区5个生态功能区,并聘请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有关专家,组织编修了《宝兴县可持续发展规划》。 

  二是创新协调管理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从科技角度看涉及众多学科,从管理角度看也涉及环保、国土、农业、林业、城建等众多部门,长期以来存在既多头管理、又管理单一的问题,未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模式。针对这种情况,宝兴县以实施“长江项目”为契机,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的引导下,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进一步理顺了各有关部门的关系,确立了政府领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体系,对项目进行科学评估、管理和有效监控,统筹协调推进全县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改变了过去部门单打独斗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新局面,有力推动了全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创新科学决策机制。宝兴县从搭建基础数据库管理平台入手,成立了专门信息中心,对宝兴地形、土壤、植被、水文、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背景信息进行了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建成了以宝兴生态环境背景、社会经济信息、社会文化和生物多样性专题及综合应用模型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生态系统,并实现了资源共享,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基础依据。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宝兴县与四川省内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组建了有关项目专家团队,并建立完善了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示、专家咨询和论证、公众参与决策等制度,凡属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均集体研究、反复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专家和社会各阶层的意见,集思广益做出决策。 

  实施三大工程实施替代生计工程、生态建设工程、绿色经济工程,努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冲突日益凸显,限制地方经济发展的保护措施是不会受到群众欢迎的,只有与经济发展、民生相协调的生态保护,才有持久的动力。为此,宝兴县积极帮助群众寻找替代生计,结合宝兴实际确立了种植替代、养殖替代、能源替代、生态旅游等多种模式的替代生计,开展替代生计项目示范建设,引导示范区群众积极发展替代生计。项目实施以来,共建立替代生计示范基地36个,扶持示范户58户,改建、新建沼气池1300余口,实现总体经济效益11.4亿元,节约能源1.7万吨标准煤,示范户平均年增收3000元~1万元。 

  宝兴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坚持一手抓污染治理,一手抓生态工程建设,统筹推进生态建设。在生态建设方面,宝兴县从1998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全县所有林区全部纳入天保工程实施范围,所有天然林都落实了管护责任。特别是近几年来,宝兴县开展了宝兴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功能监测、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农村能源建设、替代生计等各种项目建设,并组织实施了坡改梯、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组织开展了“申遗”、“创优”等工作并顺利通过验收。并先后投入近4000万元,用于生态修复和退耕还林项目,巩固保护区面积21万公顷,完成退耕还林2.3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全县320多万亩天然林及野生动植物得到休养生息,每年减少森林资源消耗6.9万立方米。 

  同时,宝兴县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宝兴县域经济的第一形态,坚持在发展中进行生态建设,在生态建设中促进发展,调整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按照“精一强二优三”产业发展定位着力打造生态产业平台,构筑独具特色的生态经济格局,寻求生态与经济相互促进的发展途径。在发展布局上,在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科学规划水电产业和石材产业,关闭在大熊猫保护区域、国家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矿点73个,工业企业100余家,取消了大量拟开发的电源点;针对外围保护区,在做好环境保护的情况下,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低碳循环产业。生态经济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宝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的道路永无止境。今后,宝兴县将充分发挥“长江项目”在全县实施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认真总结项目实施成果,继续扩大项目影响力,推广宝兴的生态保护模式;牢固树立“生态立县”发展思路,发挥好生态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坚持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争取“长江项目”二期开发落户宝兴县,进一步加强地方能力建设。 

  相关链接1.两个示范项目为何都选在长江上游地区? 

  长江上游的自然生态系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严重的生态系统退化,遭到了严重威胁。具体表现为: 

  毁林:长期不合理的开垦、伐木、采集薪柴等行为导致长江上游森林面积减少、生境破碎化、水土保持能力下降。 

  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长江上游地区的草地退化导致植被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草地退化还导致了长江上游部分地区的荒漠化。 

  土壤侵蚀:陡坡耕作和植被退化导致土壤侵蚀、洪水频发和社会经济受损。毁林、过度放牧等破坏性的人类活动导致了长江上游地区严重的土壤侵蚀。 

  湿地萎缩:导致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碳吸收能力减弱、国际重要迁徙鸟类的生境破碎化。 

  多种因素叠加,不但破坏了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也使长江上游居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差。 

  因此,项目希望通过在两个生态功能示范区内实施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不但抑制生态破坏的趋势,而且还通过围绕洪水和水土流失控制这两个主题建立相应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更重要的是示范如何以综合的方法把扶贫与多种全球环境效益结合起来,在实现将生态系统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同时,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2.项目取得哪些丰硕成果? 

  完善了国家政策体系框架。为落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提供了实践支撑。

  开发了生态功能监测评价体系。项目专家团队开发了中国第一套生态功能监测评价标准与方法,填补了中国生态功能监测的空白。 

  强化了机构建设。建立了中国首个国家生态功能评估重点实验室。 

  探索了生态补偿机制。项目开发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学,并推动了国家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推动了减贫致富。在四川宝兴,通过实施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促进了绿色经济发展;在云南老君山示范区,依托项目实施,拉动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项目产出得到了示范推广。一是将生态功能评估与保护区规划方法应用到四川省生态县规划;二是云南老君山项目成为高原湖泊的示范支撑。 

  协同增效成效明显,四川省宝兴县、云南省老君山两个示范项目都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气候变化的协同增效。此外,还有撬动资金效应显着、宣传教育深入人心等成果。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ycq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