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安徽农网 阅读数:
草莓灰霉病是巢湖市草莓上的一种主要病害。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草莓面积逐年扩大,该病发生呈加重的趋势。由于该病发生普遍,为害严重,防治难度大,为了提高防治效果,我们对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一、发病症状。该病主要为害果实,花瓣、花萼、果梗、叶及叶柄均可感染。果实发病常在近成熟期,发病初期,受害部分出现黄褐色小斑,斑点呈油渍状,后扩展至边缘棕褐色、中央暗褐色的病斑,且病斑周围具有明显的油渍状中毒部,最后全果变软腐烂,病部表现密生灰色霉层,湿度大时,病部亦会产生白色菌丝。
二、发病规律。草莓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在气温18-20℃、高湿条件下,该菌大量繁殖。病原菌在受害植物组织中越冬,孢子广泛飞散于空气中,由空气传播。气温20℃左右,持续高湿环境,容易导致灰霉病的大流行。我区大棚栽培草莓的发病初期常在1月、2月初气温回升后开始蔓延,3-4月为发病高峰期,半促成栽培草莓的发病盛期在4月,露地栽培的发病高峰在果实收获期的5月。
三、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采用地膜覆盖,烂果率可减少30%以上。若用稻草代替地膜时,应防止土壤湿度过高。保护地栽培时,注意经常通风换气,避免棚内出现长时间的高湿状态。栽培地最好选择排灌水方便的田块,合理密植,避免多施氮肥,防止植株过度茂盛。经常去除感病的果、叶、植株,并将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以免再侵染。
2、药剂防治。以预防为主,选择用药,适期防治。可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倍、40%施佳乐乳油800倍、50%农利灵800倍、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上述药剂任选1种在花期每隔5-7天喷施一次,酌情喷施2-4次,几种药剂应交替使用。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