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糖酒快讯 阅读数:
从市场小摊贩处买回来的生鲜鸡蛋,乍一看酷似真鸡蛋,煮熟之后,蛋黄却像弹球样能蹦会跳。最近,家住南苑市场附近的徐先生遇到这样的怪事。和徐先生一样,家住绿萝路的退休职工魏师傅和两名球伴儿昨日(13日)也遭遇了“人造鸡蛋”。
奇 怪
蛋黄能蹦会跳
去年年底,家住南苑市场附近的徐先生从小摊贩处购买了几斤鸡蛋,因家中鸡蛋还没吃完,便储存了起来。前天上午,他将鸡蛋煮熟食用,发现这些鸡蛋与平日里所吃的鸡蛋不太一样:蛋黄难以咀嚼,用手揉搓,感觉像胶状物质,后来,他干脆将蛋黄使劲往地上一摔,奇迹出现了——蛋黄不仅没有摔碎,反倒像弹球样弹了起来。
昨天早上,家住绿萝路的退休职工魏老汉,像往常一样起床,然后和孙子一起食用妻子煮的鸡蛋,发现根本没有鸡蛋味,而煮熟的蛋黄在嘴里难以嚼碎下咽,因担心对身体有害,他停止了食用。当天上午,魏老汉和另外两名老年球伴一起打球,说起这事,发现他们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昨天上午,在其中一名球伴何老汉家中,何妻当着记者的面,煮熟了四个鸡蛋,何老汉剥开鸡蛋用力揉捏蛋黄,但该蛋黄并没有散开,随后,他又将该蛋黄用力朝桌子上一摔,不但没有摔碎,反倒弹起约0.2米高。
据另一名球伴王老汉介绍,这些鸡蛋均购自城区同一家大型超市,每斤售价三四元左右。“为买这种便宜的鸡蛋,我们排了好长的队,现在都不敢吃了!”魏老汉称。
鉴 定
“人造蛋”可乱真
为弄清徐老汉所购鸡蛋为何会出现“异常”,1月11日上午,记者带着这些鸡蛋,专程找到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高级实验师潘家荣。
实验师的鉴定结果显示,徐老汉所购鸡蛋系合成鸡蛋,由化学成分构成。
潘家荣称,这些鸡蛋的主要的成分经化验鉴定是苯甲酸钠、氯化钙、纤维素、赖胺酸、食用色素、海藻酸钠、食用明胶等成分,从构成物质上分析,可断定不是真正的鸡蛋而是人工合成鸡蛋,即人们通常说的“人造鸡蛋”。
“人造鸡蛋”为何如此乱真?面对记者的疑问,潘家荣解释,那是因为里面增加了海藻酸钠、食用明胶,把这两种化学物质配成溶液以后,仅凭肉眼观察,“人造鸡蛋”蛋清浓稠度与正常鸡蛋完全一样,一般人无法分辨。
抽 检
未发现“问题蛋”
“人造鸡蛋”为什么流入市场?据悉,这是暴利驱使。
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高级实验师潘家荣说,这种经人工合成的“鸡蛋”成本较低廉,仅从化学材料上分析,成本不到0.1元,利润空间很大。
昨天上午,就在魏老汉和其两名球伴反映购买了“问题鸡蛋”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与宜昌市动检、工商部门取得联系。
两执法部门闻风而动,在三人购买鸡蛋的南苑市场和超市抽检,并将部分样品送至三峡大学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检验,该实验室博士郭志勇承担整个检验工作。
经两个小时紧张鉴定,当天下午4时许,鉴定结果出炉:送检鸡蛋成分构成均正常。
得知这一结果,宜昌市动检站执法大队大队长陈佩文表示欣慰,他表示,就在接到举报前,执法大队已经开展针对“人造鸡蛋”的市场排查,从1月1日至今,已经抽查了城区批发市场内70余批次鸡蛋,截至目前还没有发现“问题蛋”。“虽暂未发现‘问题鸡蛋’,但市民购买到‘人造鸡蛋’是事实,我们希望市民在发现可疑鸡蛋后,及时与执法部门联系,让‘问题鸡蛋’无藏身之地。”陈佩文说。
危 害
毒害大脑神经
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高级实验师潘家荣则表示,人造鸡蛋因其特殊成分,对人体有伤害。
据潘介绍,由于“人造鸡蛋”构成为化学成分,长期使用对身体有害无益。其中的明矾、明胶成分,国家对其用法、用量都有规定,一旦超标食用将毒害大脑神经系统,轻则记忆力低下,重则变成痴呆。同时,成分中酸内酯、纤维素将引起人体新陈代谢的失调,影响正常造血功能。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