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专题新闻 >  新疆王雪山:科技致富领头雁(图)

新疆王雪山:科技致富领头雁(图)

畜牧家禽网  来源:兵团新闻网 阅读数:

  王雪山正在给大棚种植户授课。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四团,如果有哪个职工想发展大棚致富,都会不约而同的想起王雪山,大伙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喜欢先到王雪山管理的大棚内学习参观一番,学点经验,然后再做种植的打算。多年来,由于王雪山在大棚种植上科学技术、管理都很到位,不但自己富裕了,还带动了身边几十名贫困职工也走上了发展蔬菜大棚的致富道路。因此,得到大伙的信任,在职工的赞扬、领导的认可下,他被聘为二十四团设施农业办主任,成了上千名职工科技致富的领头雁。

  王雪山从事种植蔬菜大棚已有14个春秋,在这些年里,他*的成就感就是带动全团职工,把上千亩荒凉的土地建立起四季常绿的蔬菜大棚,带动职工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当然,在发展的历程当中,也遇到过不少的艰辛。

  1998年,王雪山在和硕县清水河农场种植蔬菜大棚,当年,他投资30万元在60多亩的土地上建起了40座蔬菜大棚,种上了茄子、黄瓜、西红柿等蔬菜,由于种植经验不足,管理不到位,再加上老天爷不给力。那年冬天,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焉耆盆地,零下20多度的低温持续了10来天。冰雪灾害致使王雪山刚刚建起的40座大棚蔬菜的幼苗全被冻死,王雪山看着一棵棵绿油油的幼苗突然变成了僵硬的冰疙瘩,重金投资的30多万元钱,就这样一晃不见了踪影,灾难面前,他虽心刀绞如焚,眼泪直往肚子里流,但是,他并没有被灾难吓倒,擦干眼泪,打起精神继续想办法。在亲朋好友帮助下,他又筹到了一笔钱,到外地大棚去寻找育苗移栽的蔬菜苗,他跑遍了整个焉耆垦区和附近的乡镇农场,都没找到,后来经朋友介绍,在库尔勒英下乡可移栽的蔬菜苗,王雪山立即前往那里,找到老板,由于他做事讲诚信、做人厚道给英下乡种植户协商交谈后,一盘辣子苗10元钱订购了30万盘,20万盘茄子苗、10万盘西红柿苗,雇车拉回了自己的大棚,一盘盘井然有序地摆放整齐,王雪山的大棚又恢复了生机。从此,王雪山对这些蔬菜苗更加百倍精心看管、买了不少的种植蔬菜技术书,按照科学的种植方式经管,合理施肥、合理浇水,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两个半月后,40座大小不等的蔬菜大棚一派生机盎然,王雪山的脸上也挂上了甜美的微笑,当年招引库尔勒、焉耆垦区几百名菜贩子前来订购,王雪山不但赚回了30万元的损失成本,就连借亲朋好友的钱也还完了,自己还净落5万多元。那种用辛勤汗水浇灌出的果实,王雪山感到比吃蜜还要甜。

  2005年,二十四团按照兵、师发展设施农业的精神,该团党委决定引领职工向设施农业道路上发展致富,谁有这方面的种植技术呢?谁会带头发展呢?面对一系列的困难,二十四团副团长丰正林就到本团四周的地方去寻找这样懂技术人员,在离二十四团10公里处和硕县清水河农场,一打听这里种植蔬菜大棚最有名气的王雪山,经过几次交流,丰副团长把王雪山带领到了二十四团水管连,王雪山一看,4、500亩地的土里都在闲着真是太可惜了。于是,在二十四团党委的支持下,王雪山大胆地迈进团场发展设施农业的种植。当年在二十四团水管连四周300亩的土地上建立了165座大棚,团里职工一听说王雪山建立的大棚,有70多户职工积极报名要求种植,165座大棚当年建立,每户种植2个、3个的不等一抢而光。大棚是落实到人头了,可面临种植上的技术、一切困难还要王雪山一步一步去解决,在垦区存在的*困境就是土地条件差,含碱量大,地下水位高。王雪山采取改良土地的方法是:让职工们拉运农机肥,适量的氮、磷、钾、大水漫灌,一年的改良,盐碱不见了踪影,第二年的冬天,165座蔬菜大棚全部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春意,通过王雪山的技术指导,职工们找到了致富的门道,每座蔬菜大棚的种植收益在2至3万元,职工们在设施农业的发展上尝到了甜头,大伙对王雪山的蔬菜大棚种植有了一致的好评,也得到了二十四团党委的认可。于是,二十四团在发展设施农业上有了不断发展,逐渐形成规模,还成立了种植蔬菜大棚协会、王雪山成为大棚协会的会长,团里就把设施农业的发展交给了他来做领头雁。

  种植蔬菜大棚的职工有了高收入,自愿种植的人员也越来越多,还有的想承包就是缺乏资金,有劲使不上,王雪山不但从技术山给职工帮助,还从资金上也给与相应的帮助,二十四团党委为了满足种植户的需求,就扩大大棚建设规模 。 2007年,又拿出300亩地,建立400座蔬菜大棚,承包户余二娃承包了3个蔬菜大棚,需要投资9万元,可是还差3万元咋办呢?急的他是坐立不安的,王雪山二话没说从自己家拿出3万元借给了他,帮助余二娃解了燃眉之急,余二娃激动的热泪盈眶,在王雪山技术、资金的帮扶支持下,余二娃勤学肯干,当年三个大棚的蔬菜赚回了成本,还了帐,还有3万元的存收入,他甭提有多高兴。像余二娃这样的情况有10多户,王雪山都会想办法、出主意帮他们度过难关。

  2009年,二十四团又拿出400多亩地建立127座大棚,设施农业面积逐步扩大,种植出来的蔬菜销售难的问题出现了,王雪山为了能帮团场职工开辟畅通销售蔬菜渠道,他招幕朱蓝超、彭绝红等30多个有一定经营能力和销售意识的人来做二十四团蔬菜销售经销商。从此,二十四团的蔬菜每年都会销售到天山南北、库尔勒、乌鲁木齐、石河子、克拉玛依等地区。在这些年里,王雪山经管蔬菜大棚上是一心一意、一门心思的,排除了二十四团种植蔬菜销售难的后顾之忧。

  王雪山在蔬菜大棚多年管理种植上总结了丰富的经验,他的技术指导得到了老百姓的赞扬、团领导的认可,2011年,团成立了设施办,该团党委推荐王雪山为设施办主任,大家双手赞同。

  2011年,二十四团投资2000多万元建立了204座高标准的第五代大棚,到目前,二十四团已发展到1000多座蔬菜大棚,每座蔬菜大棚的纯收入都在3.5万元以上,每年销售的产量达20余万吨,经济总产值达5千万元左右。这个可佳的业绩,促进二十四团职工生活奔小康。

  王雪山讲到:‘我已经干了近14年蔬菜大棚工作了,从没有想着因辛苦而放弃,以后的路还很长、要干的事还很多,我坚定与团党委保持一致,还要在团场建立交易市场、配套的蔬菜保鲜室和连动式育苗大棚,还要在焉耆垦区以二十四团为龙头与二十一团、二十二团等5个团场共同发展,实行六个统一、统一种植、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收够、统一销售、统一管理,还要在设施农业上向更长、更远的道路去发展。”

  王雪山每当站在地头看到一座座朝气蓬勃的大棚,都会深深地吸口气,就会有欣慰感,这是他用多年的辛勤汗水浇灌出来的一片四季常青的绿洲呀!他自豪地说:“这就是我的成就感”。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lingxia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