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专题新闻 >  安徽农机合作社领跑“低碳收割”

安徽农机合作社领跑“低碳收割”

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网 阅读数:

  农机手张红双的小麦联合收割机和别家不同,最显眼的,是在大马力拖拉机的后面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田间作业时,“尾巴”后头没有像一般联合收割机那样将秸秆粉碎直接还田,而是自动将麦秸切成段压成块,用白色尼龙绳子打成了一个个约120cm长、40cm宽、40cm高、25公斤重的捆束。

  一进6月,皖北的小麦进入了收获期。作为安徽省泗县希望田野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张红双每年麦收除了调度社里的19台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之外,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广新技术和新机具。6月7日,他引进的麦秸打捆机在基地搞示范,机器刚一下地,就引起了周边村民和机手们的驻足观看。

  “这样的打捆机,今年合作社一共买了12台。每亩地能出600多斤麦秸,机子走完1亩地也就20捆,两个人十几分钟的工夫就搬上车了。”

  张红双把打好捆的麦秸照单全收。每亩麦秸他给农民出价50元,刚好和农民雇用合作社联合收割机的费用相当。“有时候,我就和他们说,一亩地麦子割完了,钱不收了,麦秸我拉走。”泗县黑塔镇倪姚村小麦种植户马端运告诉记者,“以前的麦秸都是种地的‘老大难’,想不到现在还能卖钱。今年我家的小麦机收没掏一分钱,全用麦秸抵了。”

  张红双之所以钟情麦秸,是因为他已经为这些“废料”找到了出路。“我们联系到了当地的两家生物质能发电的公司,打好捆的麦秸以0.075元/斤的价格卖出,按合作社目前已收获1.2万亩小麦来算,仅麦秸一项就能为合作社增收40多万元。”他告诉记者,除去劳动力成本、机械磨损和维修等费用,最后算下来,合作社也落不下几个钱。自己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示范”,为了能推广更多先进、环保的机具。

  “一般情况下,生产1度电需要3.6斤麦秸,老张送来的麦秸相当于送了160多万度电。”当地一家生物质能发电公司的负责人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目前,全市小麦秸秆的回收利用率越来越高,以243家农机合作社为主要载体,秸秆回收为越来越多的农民所接受。”宿州市农机局局长郭贤生告诉记者,新型环保机具的普及,不仅给农民节省了成本,提供了便利,政府也不用整天喊“禁烧”了,农民主动“变废为宝”,“低碳收割”的理念逐步增强。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lingxia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