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科技日报 阅读数:
国际水稻研究所1989年启动了“新株型育种”(超级稻育种)计划,要求到2000年育成产量潜力比当时产量最高的品种高20—25%的超级稻,即亩产从670公斤提高到800—830公斤。但是,由于技术路线欠妥,育成的高产品种存在米质差、抗病虫性弱等诸多问题,难以在生产上应用。
我国袁隆平带领团队在海南岛找寻到一种野生稻败育株,称为“野败”,于1973年成功实现三系配套,育成世界上首例籼型杂交水稻,产量比当时的常规稻提高了30%。因此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为了保障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国家农业部于1996年启动了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组建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福建省农科院等国内水稻育种优势为核心成员的超级稻研究团队,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短短十余年间就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2011年9月19日,农业部验收组公布,袁隆平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由此,我国开始了多点、多季实现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的超级稻三期目标的攻关。袁隆平更是将下一步的奋斗目标设定为亩产1000公斤。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