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成都日报 阅读数:
午后的新津县花桥镇显得安宁静谧,一阵微风拂过,青青的禾苗随风摇摆。在一片翠绿之中,一座巨大的飞碟形态大棚赫然矗立。
“这是目前国内*的单体飞碟大棚,综合运用了多种先进的设施农业技术,将打造四川乃至全国科技水平最高的智能生态农业产业园。”新津牧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兵告诉记者,牧歌智能生态农业创新孵化园项目总投资1亿多元,本月底,一期项目将完成建设并正式对外开放。
本月底开园
建全国科技水平最高的智能生态产业园
记者在花桥镇牧歌智能生态农业创新孵化园现场看到,飞碟状温室大棚内是现代化的设施农业综合展示中心,整个建筑由半球状主体温室、环绕水系及环状钢架廊道三部分组成。
主体球形智能温室面积约3000平方米,综合展示新型的栽培技术,如基质培、水培及气雾培等现代都市农业新技术,示范农业智能控制系统、物理技术及生物技术在现代设施农业中的应用。棚内安装了智能温控系统、雾化栽培系统和水循环系统,可以实现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配给温度、湿度、光照和养分。包括立体喷淋系统在内的温控系统全部由传感器通过主控电脑控制,工作人员只要按动控制钮,棚里的机器就能自动完成测温和浇灌工作。
“相比传统栽培技术,我们的土地利用率提高了3―5 倍。”陈兵告诉记者,一期项目建成后,孵化园将通过与四川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惠谷农业科技公司等高校及高科技公司合作,用3―5年时间打造四川乃至全国科技水平最高的智能生态农业产业园,在引种试种、无公害栽培、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经营管理等问题上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抢占西部农业制高点。
年创汇200多万美元
“新津造”种子进军国际市场
在新津县文井乡,首批4500亩玉米制种基地已初具规模,投资近4000万元的现代化玉米制种加工厂也已投入建设。未来5年,当地将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的玉米机械化制种基地和全国*的玉米种子出口基地。
“设施农业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产值提供了新的上升空间,种业则可能成为新津推动传统农业‘突围’转型的根基和希望。”新津县农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政府正酝酿提出新的种业发展规划依托新平、方兴两镇为杂交水稻制种核心区,到2015年建成1万亩优质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打造*优质杂交稻种生产示范基地;同时,依托文井乡科联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集中连片并全面推行玉米制种机械化作,到2015年建成1.2万亩外销杂交玉米制种基地,成为南方*玉米机械化制种基地。
据介绍,新津县从日本购进了成套的种子加工设备,采取国际化生产标准,实现了水稻制种全程自动化操作;从南亚、东南亚引进具有热带、亚热带血缘的优质种源,充实了种子品种基因库,扩大了“新津造”种业的辐射推广面;围绕种子生产的各个环节,进一步细化编制了《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技术要点》、《杂交玉米机械化制种技术要点》等标准化规程,大力推动种业发展机械化、标准化。
“种业的集群式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变为规模、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将更好地发挥出‘新津造’种业品牌的乘数效应。”新津县农发局副局长张萍告诉记者。目前,新津已初步实现了高端种业的集中连片经营,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4000人以上,实现农民年增收900多万元以上。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