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北京晨报 阅读数:
农民不敢尝试改良,党员带头先“探路”,先承担风险;冰雹压塌了大棚,党员集资重新建。“灾害可以压垮大棚,但压不垮党支部。”
在通州区漷县镇草场村,有这样一支党支部,他们通过建立“党员科技示范基地”、成立蔬菜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新建冷库和蔬菜加工车间提升产品价值,帮助村民不断提高收益,开辟了一条“支部引路、党员带路、群众上路”的致富路。
有风险党员先“探路”
十几年前,草厂村村民过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村里三天两头打架,为什么?就因为穷,穷得叮当乱响,亲戚朋友为一点东西大打出手。
“村民都管自己叫杨白劳,村里没有集体资金为百姓服务,水费电费还得向百姓伸手。村里的小伙子娶不到媳妇,人家都嫌我们村穷。”对比十多年前的场景,草厂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士珍笑得合不拢嘴。
要说致富路,得从2003年说起,当时草厂村党支部书记王连明和几位党员一心想改变村里的落后局面,先后远赴山东、河南、贵州等地参观,发现人家寒冬腊月的大棚里还种着顶花带刺的黄瓜和红彤彤的番茄。而草厂村只种传统的小麦、玉米,收入很低。
党支部回来后就召开村民大会,向大家介绍改种经济作物的新思路。世代种传统作物的农民说什么也不敢尝试,“万一赔了怎么办?”经过反复商量,党支部决定发动党员先建立“党员示范基地”探探路,“有风险让党员先承担,等成了再把村民们拉进来。”就这样,全村50多名党员纷纷拿出多年积蓄,集资10万余元建成了12栋温室大棚。
基地成立后,引进了花卉和反季节蔬菜试种。党员们起早贪黑埋头苦干。不过正当大家高兴的时候,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冰雹打下来,压垮了大棚。怎么办?党员们最后决定重新集资,再建。
这一次,老天没再开玩笑,一切顺利,当年每个大棚就实现了纯收入5000元。“第一桶金”鼓舞了村民们的士气,大家纷纷到基地打听,提出要“建大棚,种蔬菜”。
服务村民“一条龙”
村民加入进来了,党支部开始考虑怎么免去大家的后顾之忧。2006年,草厂村注册成立了无公害蔬菜种植产销合作社,吸纳了400多户村民入社。合作社提供种植技术、提供资金扶持,还帮助村民找销路,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成绩有了,党支部没有就此止步。2007年,他们成功打造“草厂无公害蔬菜”和“草厂食用菌”两大品牌,经济收益翻了一番。
2011年,村“两委”班子6名党员又把自家的房产给抵押了,得到银行贷款,决定在原有食用菌品牌上“再掘一层金”,投资600万元建设了两个现代化双孢菇生产车间,向科技化、规模化迈进。
蔬菜卖不完怎么办?村里又成立了冷藏保鲜仓库和蔬菜加工车间。卖不了的可以自己加工;有冷藏保鲜仓库,加工不了还能先存起来。
社区直供菜惠及居民农民
如今,草厂村不仅在漷县镇出名,在通州区,乃至北京市都很出名。不少社区的直供菜就来自这里。
通州区中仓社区的刘大妈每天早上都能在楼下买到草厂村村民送来的菜。原来,草厂村跟通州区及朝阳区的11个社区达成了直供协议,省掉了中间环节,城里的居民吃菜一斤能便宜3到4毛,村民赚的也比卖给批发商多,双方都受益。
“10年前,村里人均年收入两三千,现在人均年收入两三万。村里的小伙子再不愁找不到媳妇了。”杨士珍美滋滋地说。
她还说,现在党支部正琢磨着把一些在外面打工的年轻党员召回来发展。“要想带领农民致富就得敢闯敢干,年轻人文化素质高,创新精神强,希望他们能带领草厂村朝着更广阔的天地发展。”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