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专题新闻 >  十载辉煌路 “三农”展新颜

十载辉煌路 “三农”展新颜

畜牧家禽网  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 阅读数: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十年来,新乡人民响应中央号召,按照省委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投身于统筹城乡发展的伟大实践,走出了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积累了宝贵经验,站在了新的起点。

  (一)农村改革显著深化。新乡之新,在于常新。新乡市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添动力,着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机制,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的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去年又被中农办、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一是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战略基点。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了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四级城镇体系。以20个重点乡(镇)为突破口整乡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推进19个农民创业园建设,促进农民就近转移就业。研究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人地挂钩政策。加强涉农资金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化。研究出台社区房产办理抵押贷款政策。建立污水、垃圾处理长效机制,探索农村社区管理新机制,推进社区运行管理和资产管理体制创新等。二是农业农村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探索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建立林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全林木林地资源资产评估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三是社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抓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推进城市养老保险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逐步将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积极设立村镇银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之分等。

  (二)统筹城乡显著增强。2006年以来,新乡市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城乡一体的结合点、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先行先试,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各级领导、专家的肯定和好评,也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一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市累计启动新型农村社区352个,完成建房面积2636万平方米,入住农户11.7万户,52个示范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善。城镇化率由2002年的29.17%提高到2011年的42.89%。二是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彻底摆脱了从前缺吃少穿、房简屋陋的贫困状况。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33元,是2002年的2.45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2年的2.83:1缩小到2011年的2.38: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358.7元,是2002年的3.21倍,农村每百户拥有冰箱73.2台、空调54台、电脑24.3台。三是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过去长期困扰农民的“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全市乡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40%的农户用上沼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农村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养老覆盖率实现全覆盖,全省领先。

  (三)现代农业水平显著提升。一是粮食产量大幅提高。2011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390.23万吨,是2002年的1.3倍,实现八连增。二是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结构不断调优,全市小麦已全部实现优质化,优质粮比重达到85%以上,全市粮经比调整到65:35。畜牧业已由家庭副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2011年产值达到131亿元,是2002年的3.24倍,全市建成各类规模养殖场(小区)21215个。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全市已形成太行山区特色经济林,平原区优质强筋小麦,黄河滩区绿色奶业和优质粳稻三大带状区域经济,封丘金银花、长垣红提葡萄、获嘉花卉苗木等县域特色经济板块。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由过去“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盐”的小农经济迅速向“科学化为核心、商品化为特征、集约化为方向、产业化为目标”的现代农业转变。全市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已达19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187家,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7:1,位居全省前列。农民专业合作社2771家,带动农户占全市农户比率达32%。全市“三品一标”基地面积达到334.53万亩,农产品达到236个,在全省名列前茅。创建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88个。四是科技贡献率显著提高。市农科院进入全国农业科研院所百强行列,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首位。14个国家、省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初具雏形,以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省农科院、市农科院四大现代农业科研基地为基础的立体架构体系已形成。小麦、玉米、水稻、花生等大宗农作物全部实现良种化。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位居全省前列。五是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曾经在部分地区存在的“春季白茫茫,秋季水汪汪,风吹黄沙跑,产碱不产粮”的荒凉景象已被如今“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富庶田园所取代。全市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497万亩,是2002年的1.51倍。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703.13万千瓦,是2002年的1.31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农村民主政治显著加强。由过去普遍存在的“替民做主”转变为现在的“农民自主”。一是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健全。1978年以来,我市依法成功组织五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制度,全面实行“四议两公开”,积极推进民主理财,坚持“一事一议”,提高了群众民主自治能力。二是农村基层组织得到加强。农村党支部(党委、总支)发展到3611个,农村党员14.9万余名;实现了每个村1名以上大学生村干部的目标。三是和谐农村创建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乡镇(街道)共建成调处中心181个,调处工作站3028个。全市12个县(市、区)、122个乡镇全部建成便民服务中心,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96%,位居全省前列。

  总结我市10年农村改革发展实践,可以得出以下四条基本经验:一是必须加强城乡统筹,积极破解“三农”发展瓶颈。我市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论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确立了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两不三新”三化协调发展路子,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列。二是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维护农民权益。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九个“一号文件”,我市坚持以分解任务办实事的方法贯彻落实,九年共落实实事484件,惠及农村方方面面。实践证明,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农村基本政策,经济上保证农民的物质利益,政治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是任何时候都必须始终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三是必须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农业科技化、集约化、机械化、产业化、生态化水平。根据基础条件差别,在发展重点上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充分发挥优势、取长补短,突出特色,加快发展。四是必须坚持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放松,确保农村稳定发展。近年来,我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三级联创”活动、“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创新争优等一系列活动,着力实施“双强”工程,提高了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实践表明,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卢展工书记莅新讲话重要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机制,探盲区、闯难区、辟新区,积极推进河南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确保统筹城乡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前列而不懈努力!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shenqi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