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专题新闻 >  免除农业税让俺的腰包鼓起来

免除农业税让俺的腰包鼓起来

畜牧家禽网  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 阅读数:

  自从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下达1号文件,要求全国各省市减免农业税,一直到2006年1月1日,全国农业彻底告别农业税,如今已经将近10年过去,在这10年当中,中国大地各行各业发生了可喜变化,不过身为农民,让我们更为自豪的还是要数免除农业税,不仅提高我们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更是从此让我们的腰包鼓起来,真的是党的三农政策好啊!

  其实只要有过种粮经历的人都知道,在过去的“农业税”时代,那我们农民的日子真的是没法过,甚至可以使用“苦不堪言”这个词来形容,那时种粮,在我们当地豫东农村有个形象的说法,“种的不够缴的”,也即是说农民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粮食,碰到收成不好的年份,最后还不够缴农业税的,因此那时只要提起缴公粮,人们恨的都会咬牙切齿!

  还记得有一年因为缴纳农业税,我的父母还大吵了一架。那时我还小,大概读小学三年级,我们家里种植五亩地,那一年天气非常干旱,自从玉米种上,就开始抗旱浇地,我记的非常清楚,毒辣辣的太阳底下,父母常常一站就是数个小时,真的让人心疼,可是就是这样最后玉米虽然收成不错,但缴完公粮,家里几乎不落下一袋多余的粮食。

  “这和抢劫有啥区别啊?!”排了三天三夜队伍缴纳完公粮回来的当天夜里,母亲拉亮灯泡,看着正堂东屋放置粮食的囤穴,嚎啕大哭,然后开始向父亲抱怨,我们不再种地了,出去随便做个小生意,都比种地强上百倍,可是父亲坚决不同意,因为那个年代,祖祖辈辈都是靠种地为生,村子里哪有人外出打工或做生意啊,于是不得不留在村子里继续种地。

  不过这时不甘于“被打劫”的父母,开始调整了种植模式。比方当村子里很多人家都规规矩矩种植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种植习俗小麦,玉米,红薯等作物的时候,而我的精明的父母开始大面积种植芥梗、薄荷等药材,甚至有一年还把五亩地全都种上了西瓜,当然这样一调整种植模式,自然收入提高了,但是当缴完公粮等农业税,依然所剩无几。

  经过不知几年折腾,一直到2002年,也即党中央国务院下达1号文件,要求全国各省市减免农业税的前一年,我的父母终于摆脱不再缴公粮等农业税的困扰,像村子很多人家一样,开始放弃种植土地,于是便来到省城郑州做生意。虽然那时河南农业税已经进行改革,税率下调很多,但是父母下定决心宁可一亩地白白倒给种地人家几百块钱,也不再愿意种地。

  沉重的农业税深深地伤害了父母的心。不过这样的日子仅过了三年,到了2005年,父母很快便把原来的土地向村子里的种植户人家要了回来。不让他们种了,而是自己种植。缘由是这一年的河南,伴随着当时的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省委常委工作会议上郑重宣布,对全省所有县(市)全部免征农业税,这个延续了几千年中国独有的皇粮国税时代终于结束了。

  当得到消息的那一刻,像众多河南的农民朋友一样,我的父母也是乐开了花,尤其母亲深深地长叹了一口气,说还是党的政策好啊,该死的农业税,终于滚蛋了,虽然相比全国其他一些省份,河南农业税的取消,来的稍微晚了些,但依然让人开心,母亲立刻拨通老家的电话,兴奋地对土地的种植户人家说土地我们想要回来,下季庄稼你们不要再种了……

  就这样2005年的秋季,那个被人家种植了整整三年的土地,母亲要了回来,种植了小麦和其他作物。要知道这时父母在省城郑州的生意越做越大,非常忙,即便种植土地,也只有农忙时节抽空回到老家种植,可是就是这样,母亲依然坚持要回土地,用她的话说,现在做农民真幸福,特别种地,免征税收了,这等于坐那不动钱就到腰包了啊,不种白不种!

  其实吸引母亲要回土地的,不仅是农民种地免征税收,更主要还有各种补贴,比方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等,这是多么好的三农政策,怪不得现在很多农民种地积极性那么高,不说别的地方,光我们村原来那么多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的,很多都回来种地了,甚至有的还把原来村子闲置多年抛荒的土地承包起来,大面积种植各种作物,一年收入好几十万啊!

  前几天回家,我甚至就有一种念头,那就是把城里的工作辞掉,留在老家种地。因为通过和村子里曾经的小学同学大胖聊天得知,他现在专心在家种植红薯,承包了挨边村子三百亩土地,一年下来,不说卖红薯的钱了,光三百亩土地各项补贴就高达30多万,要知道我在城里上班,一年的工资才多少啊,所以我很乐意回家种地,让自己的腰包也鼓起来!

  都说党的政策好,尤其近几年伴随着国家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各种惠农政策的出台,我相信我们的农村会越来越好,农民会越来越富裕,甚至不久的将来,家家户户住高楼,小轿车停满门前,这不再是梦想,毕竟自从减免农业税之后,我们的孩子上学也不再掏钱了,看病有合作医疗,买家电还有补助等等,这不都是我们的农民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吗?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shenqi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