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青年报 阅读数:
日前,央视对山东多地养鸡场调查发现,为使白羽鸡“速生”,一些养殖户违规喂食抗生素、违禁药。为减少白羽鸡死亡数量,个别养鸡场喂药达20多种,其中18种是抗生素类药物。而屠宰企业接收时几乎不检验检疫。
原来,激素鸡的梦魇并非公众臆想,“速生鸡”40天长到5斤的神话,缘于在饲料中添加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禁止兽用的抗病毒药品被疯狂使用,以至于一些病菌产生耐药性,越来越多的鸡死亡。
只有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面对速生鸡等于激素鸡的铮铮事实,曾信誓旦旦自证清白的企业理应感到脸红。继违规使用抗生素和激素之后,对问题的故意隐瞒和欺骗无异于对消费者的第二次伤害。不过,趋利避害是资本的本能,置于风口浪尖的企业如此危机公关,虽然让人气愤,也在情理之中。相比之下,更应脸红的是监管部门。
在山西遭遇速生鸡风波之后,作为白羽鸡养殖大省的山东,似乎唯恐“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山东省畜牧兽医局专门召开座谈会,得出的结论是消费者对激素鸡的担忧,只是对现代畜牧生产方式不了解导致的误解。会上,更有专家笑言,激素鸡、激素猪只是一个传说。怎奈仅仅数日之后,山东速生鸡也被曝光,令专家的笑言成为坊间笑谈。
无独有偶,此前山西省农业厅对外公布“速成鸡”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后,就有媒体及公众纷纷质疑此“调查结果”。业内人士指出,农业部的规定中,涉及鸡的残留物检测一共有8种,但山西此次检测却只针对其中4种。速成鸡体内的抗生素残留物,到底是哪些、含量多少,调查结果也是语焉不详。
和昔日的“健美猪”一样,“激素鸡”再次见证了养殖、贩运、屠宰、销售等监管环节的集体沦陷。由屠宰企业的检测人员编造养殖记录,就能顺利通过检疫检验上餐桌。在一些地方,甚至只要花钱就能买到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面对这些问题,监管部门非但没有反省自新亡羊补牢,反而是文过饰非粉饰太平。
在信息化社会,媒体和公众监督无处不在,速生鸡潜规则的曝光,最终让一些自作聪明者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与其错上加错弄巧成拙,不如正视问题,亡羊补牢。当下,有关部门应深入调查,依法严处,将更多真相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即使这样做可能导致巨大的行政成本和养殖行业的重新洗牌,但从保证公共食品安全这一基本原则出发,这不仅是值得的,也是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信任度的*办法。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