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广州日报 阅读数:
动物科技专家称“速成”来自育种、饲养技术进步 本身并无危险
自前日央视报道“速成鸡”的养殖过程后,近两日,“速成鸡”无疑成了最受老百姓关注的关键词,各种抗生素的名字被网友频频提及。
同时,记者注意到,官方的关注重点是“超剂量、超范围违规”使用药物,而不少网友都把目光聚焦到了“速成鸡”本身。大家普遍关心:假设用药不违规,“速成鸡”本身是否安全?即便安全,是否有营养?
带着这两个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王楚端。
速成原理:
源自品种改良无毒害
王楚端指出,长速越来越快,是世界各国牲畜家禽养殖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养45天即可出笼所谓的“速成鸡”新闻并不新鲜,早在15年前就已存在,按照目前的最新技术,养殖时间可以缩得更短。
牲畜家禽长速增快,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动物育种技术进步了,牲畜家禽的新品种本身就长肉快,比如,我国从国外引进的瘦肉型猪就可“速成”;二是饲养条件和管理技术进步了。总之,良种+良法=“速成肉”。
他认为,人们对“饲料”存有很深的偏见,认为用饲料喂大的牲畜家禽,肉不好——这种态度是不科学的。人要生存,得吃东西;牲畜家禽要生存,也得吃东西,人吃的东西叫“食物”,动物吃的东西叫“饲料”,称谓不同而已,并无本质区别。最近20多年,中国的饲料工业发展迅猛,产量、质量均大幅提升,支撑起了整个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速成”的偏见更深。其实,“速成”是人类发展科技的目标,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水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速成稻”,人们对速成稻无不竖大拇指称好,却为何对速成鸡、速成猪有如此深的偏见?
“走地”非绝对安全:
饲料药物同样不可少
王楚端认为,人们偏爱“走地鸡”,认为它们不仅无害,而且口感好、营养高——这种认识同样不科学。
若完全不喂饲料,纯粹让鸡到野外找虫吃,不仅不现实,而且不安全,比如,走地鸡吃“野食”容易感染寄生虫。人吃感染了大量寄生虫的鸡,显然不安全,因而,无论通过何种方式养鸡,都需辅以饲料,并让鸡服药防病、治病。
在中国的很多乡村,农民圈养所谓的“土猪”时,猪圈连着人厕,人畜混居,猪很容易感染寄生虫。后来,有关部门大力推广猪圈和人厕分离,才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可见,从食品安全角度看,所谓的走地鸡、走地猪未必安全。
他特别指出,速成鸡与走地鸡的肉质在遗传学上确有差别。走地鸡、走地猪通常都是中国本土品种,加之运动量大、体质好,口感的确比速成鸡、速成猪会好一些。但就营养价值而言,并无区别。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