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海东时报 阅读数:
时下,驱车经过海东六县,绵延不绝的温室大棚随处可见。在长达十几年的发展中,设施农业在海东遍地开花,并结下累累硕果。
4月初的一天,记者来到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高羌村。村民袁宗兰家的温室大棚里春意盎然,上海青、生菜、茼蒿等青菜郁郁葱葱。袁宗兰种植温棚蔬菜已经六年了,每年的收入达到两万元,早就成了村里的蔬菜种植大户,也真正体会到了设施农业给生活带来的实惠。
在互助县五峰镇上马村,由互助县绿田农产品营销专业合作社经营的40多个温棚里种植的辣椒、西红柿、茄子等蔬菜姹紫嫣红、翠色欲滴,已经全部上市。这里的温棚采取农民入股,专业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形式,不仅实现了农户与合作社的互利共赢,而且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谈到今年的收入,合作社理事长汪全邦喜上眉梢,他说合作社经营40多个大棚,一个棚就能收入2万多块钱,今年合作社能收入80多万元钱。
在塘川镇,今年新建设施农业基地涉及总寨、甘一、甘二三个村,704户农户,占地3400亩,计划利用5年时间建成集蔬菜种植、储藏、加工、运输、销售及牲畜养殖、屠宰、加工等为一体,种养结合、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高效循环农业发展基地,总投资达1.2亿元,力争将该基地基地打造成全省标准、规模、效益较高的示范基地。截至目前,互助县共建成设施农业基地15个,全县温棚总量达2.65万栋,很多农民从中真正尝到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作为传统的农业区,海东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迈出了农业产业化革命的第一步。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到今天,海东地区的蔬菜产业有了巨大发展变化,设施温棚实现了七个跨越:一是零星建设向集中连片建设跨越;二是简易棚向高标准温棚跨越;三是从一家一户建棚向企业、合作社建棚跨越;四是实现了棚栽作物由“粗”到“细”由“优”到“特”的跨越;五是单一的生产功能向多功能跨越;六是实现了低收入向高收入跨越;七是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跨越。如今,全区设施温棚蔬菜、露地蔬菜面积达到36.83万亩,比1999年增长218%,2012年总产量达到了71.94万吨,增长159%。温棚建设通过“占川、进沟、上山”累计达到11.6万栋,折面积5万亩,蔬菜产业年实现产值21.58亿元,农民蔬菜人均收入1575.3元。设施农业的异军突起,让海东农民正在逐步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农耕方式。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