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新华网 阅读数:
站在黑龙江省兰西县远大乡胜利村的盐碱地改造试验田中,只见周围几百亩苜蓿已经披上了绿衣。胜利村农民王凤才说,几年前这里什么都种不了,牛羊都不愿意“光顾”。
兰西县是*扶困开发重点县,当地大片白花花的“碱巴子”地上曾经寸草不生。“盐碱地,破皮黄,不长野草,更不打粮”就是真实写照,如何脱贫致富一直是困扰当地的一道难题。
2012年,黑龙江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在当地引进苜蓿种植,以往的不毛之地焕发了生机。研究所所长张月学介绍,附近的5000亩试验田有的酸碱度pH值达到8.5,只有根系发达、耐盐性强的苜蓿能适应。
据介绍,苜蓿号称“牧草之王”,拥有纤维植物和蛋白质饲料的优点,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栽培牧草。
远大乡党委书记赵正友说,去年牧草销路旺,有好几家上千头奶牛规模的企业争着要,农户亩产实现效益1500元左右,今年有望再获丰收。相比原来种植玉米亩产几百元甚至赔钱的日子,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眼见种植苜蓿有盼头,很多农户纷纷加入,从最初的几十户发展到200多户。种植面积扩大到5万多亩,占整个胜利村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发展苜蓿种植带动了农民工返乡就业,去年农民从试验田里挣到的劳务费就达200多万元。”赵正友说。
为了带动农民致富,胜利村还成立了牧草生产合作社,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实现了牧草种植的流程化和科学化。“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苜蓿种植,争取在2014年将胜利村变成"牧草之乡"。”赵正友说。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