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中国农业网Agronet农业博物馆】近几年,我国对于农业的关注是更进了一步。决策者们不仅是将农业作为了重点的发展对象,更是将农业文化有效地保护了起来。
2013年5月21日,农业部发布了我国首批19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出现,证明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不再是单纯地增收为目的,而是更好的良性地运用自然地方法去提高增收增收,帮助农民进入富裕阶段。
我国19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更有八个是被列入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中,浙江省青田的传统稻鱼共生系统、云南省红河州的哈尼稻作梯田系统、贵州省从江县的稻鱼鸭复合系统和江西省万年县的万年稻作文化系统、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旱作农业系统、浙江绍兴市会稽山古香榧群、河北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包括其他十五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都是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农业产品、丰富的生物资源、完善的知识技术体系以及较高的美学和文化价值,在活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和濒危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特征。
中国是最早响应并积极参加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国家之一,并在项目执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从目前来看这一项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也做得相当出色,但希望能一直这么出色下去,不仅是为了这些巧夺天工的农业系统,也是为了如何让人类与自然环境融合为一体,探索到自然奥秘。
其实,农业文化具有特殊重要性、珍稀性和脆弱易损性的不可再生资源,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诗词歌赋一样,属于消失后就不可再生的文化,若生产方式被改变,或者当地的生态系统遭受破坏,那么将是一场灾难。也相信大家都能直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农业文化绝对不只是这区区19之数,只是因为有些我们还未发现,有些我们已经无法再发现,有些正在行走在消逝中,所以在此呼吁农业文化需要保护,而保护后我们更得善待这些文化,不要让利益之心磨灭了农业文化的价值。
那么该如何能更好的保护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
据了解,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存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其“原真性”,不能因其实文化遗产而给予过多的“宠爱”,从而使其改变了性格。面对文化遗产我们要做到之前是怎样,之后仍是怎样,切记一日多变的保护,甚至是将其沦为风景区,只供有人地观赏。
而那些在保护与经营这些农业文化遗产的农民也要保持其“原真性”,做真实的农民,切不可成了风景区的“演员”,让农业文化遗产沾染上金钱的气息,从而使得文化不像文化,只算是商业经济盈利的一块“饼”。
还有在如今城市化脚步不断的加快,希望能给农业文化留一片空间,不要让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成绩建立在农业文化被摧毁的结局之上,因为这得不偿失。
几千年前,我们的先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农业文化,也希望我们的后代在几千年后能因我们传承下来的农业文化而感到骄傲!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