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专题新闻 >  武汉生物农业发展优势多

武汉生物农业发展优势多

畜牧家禽网  来源:投资时报 阅读数:

  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同意建设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即“光谷生物城”,这是继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来,东湖高新(600133,股吧)区建设的第二个*产业基地。

  同时,以武汉为中心,以20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在此范围内,武汉国家农业科技园有十三个农业示范推广基地。

  2009年11月,20家国内外著名的现代农业先锋企业、跨国农业公司入驻武汉:中国种业的龙头种子集团,与华中农大合作投资50亿元,建设中国最高水平、研发投入近百亿元的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以水稻技术著称的上市公司隆平高科(000998,股吧),签约建设超级稻研发与加工中心;国内种业首家上市企业合肥丰乐,开工新建分子育种与种子加工项目;著名的跨国农业企业德国拜耳,签约在汉建设生物育种基地等。

  2月8日,武汉市召开促进武汉生物产业发展专题会,一场围绕产业链、区域聚集展开的“链条战”即将打响。

  科研有优势

  “傅廷栋院士是世界油菜协会主席;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院士是世界柑橘协会主席;谢从华教授是世界土豆协会主席;熊远著院士是牲猪遗传育种的*专家,是我国*的养猪学院士;还有家畜传染病学专家陈焕春院士、遗传学和基因工程专家张启发院士、植物遗传育种专家朱英国院士……这些大家是湖北发展农业的无价之宝呀!”高农集团总裁张晓玲如数家珍,“湖北发展生物产业,*的比较优势是发展生物农业。湖北的生物农业领域,院士就有十多个,专业技术人员十万多人。人是*的优势!”

  在武汉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范围内,有46个研究所、2个*重点实验室、9个*工程技术中心、5个部级检测中心、7个博士后流动站、87个硕士点、54个博士点;加上毗邻的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病毒所、植物所,以及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已经具备的和潜在的科技研发实力优势明显。

  园区云集了绝大部分代表湖北乃至全国高水平的农业、生物方面的科技人才,教授级、副教授级高级科技人才1000多人,其中院士6人,*专家30多人,省级专家200多人。加上毗邻的大学、科研院所从事农业生物、生命科学研发的院士共有12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10万人。

  产业有基础

  我省在动植物育种、生物疫苗、生物肥料、生物发酵等领域,形成了研发优势和一定的产业基础。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的马铃薯试管薯产业化生产技术国际领先。该校与凯瑞投资集团,共同组建湖北凯瑞百谷公司,致力于全国马铃薯产业发展。

  湖北抗虫棉研究,已拿到两个安全证书。省内种植的300万亩棉花,80%为抗虫棉。

  生物疫苗产业崛起。中博生化是国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与“猪瘟活疫苗”指定生产企业;该公司自主研制的“高效价猪瘟活疫苗(细胞源)技术”全国领先。湖北生物农药BT产品,去年进入非洲防沙林松毛虫防治市场,打破了美国垄断。

  生物饲料逐渐壮大。近几年来,生物饲料产量每年递增20%。2008年,全省销售收入6.8亿元。目前,三家企业已初具优势:广济药业(000952,股吧),核黄素全球销量第一,年产3000吨;新发扬公司,酶制剂年产值逾1亿元;安琪酵母(600298,股吧)公司,其生物饲料年产值8000万元。

  链条存不足

  产业链不完善,许多原创成果难转化。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周锐介绍,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拿到了安全许可证,由于缺乏企业承接转化,无法成为新药。研究针对性不强,是成果难转化的另一道坎。

  部分产业没有龙头企业,竞争力弱。湖北工业大学教授李冬生介绍,食品发酵产业中数量众多的酱油企业,均仅限于小区域发展,没有形成全国性影响的企业。武汉国家农业园区副总经理陈炳胜表示,全省虽有制种企业40余家,但是缺乏湖南隆平高科那样叫得响的品牌,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政策有扶持

  湖北省委、省政府2011年1月23日出台《关于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到,鼓励、吸引国内外各类资本投入生物产业,无论内资、外资企业,还是国有、民营企业,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全省发展规划,均享受扶持政策,并提供无差异化的全程服务;落户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并经基地建设办公室认定的高层次生物人才和团队,享受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科研、创办企业、安家落户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其中技术水平高、经济社会效益重大的世界一流创新团队,最高可获得东湖新技术开发区1亿元“人才特区”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对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我省生物产业基地和园区、世界知名生物研发机构来鄂建立研发中心的,按照最优惠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支持。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zd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