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中国农业网Agronet.com.cn农业博物馆】中国古代哲学强调天人合一,讲究天、地、人的和谐关系。《孟子·公孙丑下》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富国》进一步强调说:“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这样才能做到“财货浑浑如江海”,才能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吕氏春秋·审时》第一次用“天地人”思想解释农业生产:“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这段话阐述了农业生产的整体观、联系观、环境观,最本质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哲学的核心思想。北魏农学家、《齐民要术》作者贾思勰也指出,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是在尊重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实现的,反之就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他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在传统的“冷农具”即非电热机械农具的时代,这种基于“阴阳协和,五行相生”的农学理论是很成功的。这种以整体观察、外部描述和经验积累为特点的农学体系,学术界称之为“经验农学”。
但是,在地球的另一边,欧洲各国于14世纪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的束缚,大批知识精英开始为科学实验而穷思竭虑,乃至为创立新的理论学说而英勇献身。这种科学精神逐渐渗透到农学之中,经过大约二三百年的科学探索与学术积累,到18世纪,西方世界确立了一套新的农学体系。它与中国传统农学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不是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而是将其动植物个体进行解剖分析;不是进行生物个体的外部描述,而是将其内部结构乃至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进行研究,以便发现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本质;不是依赖于长期的生产经验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而是利用人为控制的有限环境(比如实验地或实验室)来进行生物生长过程的模拟实验,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和抽象出生物个体的生长规律,并以此来指导农业生产,实现产量或品质的提高。这种基于个体观察、内部剖析和科学实验的农学体系,学术界称之为“实验农学”。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