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中国农业网Agronet.com.cn农业博物馆】转基因热一波又一波,相信在未来,除非它的风险能被证实,否则将一直影响我们。如果证实无风险的话,大有取代杂交技术的趋势。那风风火火的转基因,跟我们耳熟能详的杂交,存在什么区别呢?
人类对杂种优势的充分利用其实只有一百年左右,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发生在1963年,距今也仅50年光景。传统的杂交仅限于自然界中自发的,经历长期种内或近缘种间的近缘重组和交换,只能在同种和近亲种间进行。获得一个新品种需要很长的时间,像中国农业大学的农大108玉米用了二十年时间才育成。
相比杂交技术,转基因技术也并非那么年轻,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在美国成功培植。随后,“转基因”一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转基因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来源于任何生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转入生物体内,生物种类之间的界限完全被以“非自然”的手段打破。
相对而言,转基因的结果是可预知的,因为是有针对性的“转”,而杂交没有打扰基因的调控系统,杂交后的表象在后代才能表现出来。
现在更多的讨论是转基因安全不安全?这个影响可能是长远的,可能是隐形的,也可能是我们多虑了,它就是安全的。这个,仍需时间的考验,不仅仅是我们这代,还有我们后代。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