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专题新闻 >  獐子岛建成*海洋牧场

獐子岛建成*海洋牧场

畜牧家禽网  来源:大连天健网 阅读数:

  日本北海道的渔民被称为世界上最富有的渔民,他们依靠“海洋牧场”致富。北海道的海底,是人工礁石、海藻、经济价值极高的扇贝和珍稀鱼类,它们像草原上的牛羊一样在牧场里自由成长。北海道的海珍品因而畅销世界。

  在中国北方的黄海北部,也有一个这样的牧场,海底也有人工礁石,也有人工放养的扇贝、海参、鲍鱼、海胆等名贵海珍品。这里的海珍品同样畅销世界。

  这就是中国现今建成的*的*海洋牧场——位于中国八大群岛之一的长山列岛,已经开发的海域面积突破2000平方公里,为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所独有。

  日本中央鱼类株式会社社长2008年到中国考察时称:獐子岛是中国的“北海道”。

  2000平方公里中国的“北海道”

  在世界地图上看,獐子岛离北海道不远。一巴掌的距离就到了。目前,这两处蓝色的“土地”被业内称为是世界上真正成规模的两大海洋牧场。

  北海道的海洋牧场建设比獐子岛要早一些年。日本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了海洋牧场建设的尝试,当时日本人要建海洋牧场的出发点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在人类的管理下,谋求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协调发展。最初的思路是在传统的浅海养殖区连片放养贝类、大型藻类和海胆等非游泳生物,这些栽培作物也常被称为“海上庄稼”。1978年到1987年间,日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栽培渔业”计划,并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海洋牧场。日本水产厅还制订了“栽培渔业”长远发展规划,其核心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和电子学等先进技术,在近海建立“海洋牧场”,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养)和吸引自然鱼群,使得鱼群在海洋中也能像草原里的羊群那样,随时处于可管理状态。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北方黄海海域的长山列岛引进了先进的虾夷扇贝的繁育增养殖技术,尝试底播增殖,将人工培育的虾夷扇贝品种放养到海底,获得成功。1987年,这项技术在长山列岛所辖的獐子岛开始了规模化推广,獐子岛建成了虾夷扇贝苗种场,培育的苗种在獐子岛海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底播。随着这一技术在獐子岛的实践,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獐子岛开始启动了海洋牧场建设。按照海洋牧场建设的科学要求,他们在海底投放人工鱼礁,进行海底绿化,发展生态化、可持续的海洋养殖产业。这是中国海洋牧场的起源。

  经过了20多年的实践,獐子岛集团基本已经建立起规模化、*、标准的海洋牧场。目前,獐子岛海洋牧场已经开发的海洋面积突破2000平方公里。这个数字看起来有些抽象,根据北京市的规划,市区的范围东至定福庄,西至石景山,南至南苑,北至清河,其面积为750平方公里;大连市区的面积是190平方公里;香港市区80平方公里。如此比较,难以想象,在我国黄海北部的海域上,属于獐子岛的蓝色国土有多辽阔。

  2006年,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渔业资源增殖及海洋牧场建设大会上,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研究所所长王清印在会上作了《中国渔业增殖与海洋牧场建设——来自黄海北部獐子岛的实践》的报告,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獐子岛的海洋牧场建设图景。

  2008年,日本东京中央鱼类株式会社伊藤先生来獐子岛考察时,看到獐子岛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十分惊讶,称其是中国的“北海道”。其实,在今天看来,獐子岛在海洋牧场上的很多探索已经超过了北海道。

  海洋牧场建造20多年花费上亿元

  海洋牧场建设就像在陆地上开荒。在没有人工开发时,大海就像一片原始的森林或者荒漠,海洋有自己的生态系统,有自己的生物链条。但是,随着多年来人类对海洋资源的掠夺性的捕捞,这个原始的链条变得越来越脆弱,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类的捕捞作业将难以持续,海洋生物面临灭绝的危险。

  “海洋牧场就是通过人工的参与,让落荒的海洋生态得以修复,生物链条得以延续,让海洋变成大草原一样,可以放牧,并保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獐子岛集团董事长吴厚刚介绍说,“所谓海洋牧场的通俗解释,就是在大海底部,通过生物技术研发的海洋生物苗种以人工投苗到海底,形成生物群;海底无人工设施,海洋生物自由生长;同时,海洋里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人工投放的生物易补易收,可取得经济价值;生态系统是可持续的。”

  需要说明的是,獐子岛的海域地处北纬39度,海水的自然条件很好,天然饵料丰富,水温低,流速快,海水自净能力强,非常适合海珍品生长,“其实,这里原本就是天然的海洋牧场。”吴厚刚说,这种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使得獐子岛建设海洋牧场有了非常好的先天条件。

  多年来,该集团每年都在海洋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人工鱼礁的投放、海底绿化建设,并和中国最顶级的科研院所如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水科院黄海所、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生物育苗工程,并享受到一些*的科研项目成果。

  截止到本月中旬,獐子岛集团累计半年共在獐子岛确权海域投放人工鱼礁10000块。投放区域的规划、鱼礁投放位置、投放的数量都有详细的记录,并绘制出鱼礁投放位置图,确保鱼礁投放原始数据的准确与完整。

  据了解,獐子岛集团20年来用于海洋牧场的建设费用达上亿元。

  在獐子岛2000平方公里的海洋牧场中,海洋生物丰富、多样,鱼儿成群,在这一海域多年不见的刀鱼、老板鱼、安康鱼等也成群出现。当地渔民说:“在海洋牧场里,下网一捞,就能捞出沉甸甸的各种鱼类,而在牧场外面,一捞,网里空落落的,真是奇怪。”没什么奇怪的,海洋牧场里的人工鱼礁、人工藻礁等设施为海洋生物营造了栖息的家园,它们重新聚集到这里生存。

  “海洋牧场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可持续发展,这就要保证生态生命的可持续,投入养海是必须的。”吴厚刚一直在企业推行他的可持续的“耕海养海”理念,他称,这是对大自然的“孝敬”。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著名海洋专家雷霁霖到獐子岛参观后激动地说:“我们多年倡导的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牧场建设在獐子岛实现了。”

  海洋牧场带来可观经济效益

  海洋牧场建设被称为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的一次重大革命。早于獐子岛十多年开始建设的日本海洋牧场为这个国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日本因海洋牧场建设起步早,规模大,使其很快成为世界渔业强国。

  獐子岛的海洋牧场建设同样给这个企业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獐子岛的虾夷扇贝多年来一直是世界第一供应商,该企业还在国内第一个为扇贝做了碳标签认证,被认定为国内第一个碳汇(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大于排出的二氧化碳量)渔业企业。獐子岛野生海参的产量一直居于国内市场首位。由于来自海洋牧场无污染的环境、野生的品质以及其稀缺性,獐子岛的野生海参成国内海参市场的贵族,享有定价权。獐子岛集团仅对海参这一品种的期许是年销售收入实现10亿元。

  这个中国*的海洋牧场育有虾夷扇贝和鲍鱼良种库、海参和海胆原种库。良种是人工培育的苗种在海洋牧场生长,而原种是天然的苗种,真正的野生品种。獐子岛海洋牧场对海参、海胆原种进行养护,保证野生原种的可持续性。

  以海洋牧场为依托,獐子岛集团已经实现了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企业从传统的渔业企业转向现代化的海洋食品企业,这是海洋牧场巨大的资源性优势。

  海洋牧场建设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海洋牧场建设为企业铸造了一座“海底银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显示,自1970年以后,全球“尚未开发”的鱼类资源已经消耗殆尽,“正在开发”的鱼类资源迅速走向“成熟”与“衰退”,这表明:世界范围内可供开发的渔业资源正面临着过度捕捞的威胁。而另一方面,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粮食的需求量呈极度上升之势。1994年,美国著名环境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在报告《谁来养活中国》中,曾提出了“中国时刻要关注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而多年来,水产养殖业作为粮食安全的重要补充,填补和解决人类对粮食数量和质量的需求。而海洋牧场的成功建设,使得水产品对粮食安全的补充作用得以持续。

  在今年的大连夏季达沃斯年会上,獐子岛集团董事长吴厚刚曾表示,解决粮食安全,水产是最好的途径。他的2000平方公里的海洋牧场正在产生爆发力优势:前三年投放到海底的苗种到了大量收获期,该企业出产的海珍品不仅满足了中国市场的需求,还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世界各国的餐桌上。不仅如此,獐子岛海洋牧场里聚集的野生鱼类在牧场繁衍长大后又会流到外海和大洋,成为公共资源,为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世界海洋资源贡献力量,达到资源共享。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獐子岛的海洋牧场建设的意义不仅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福,也哺育了世界的海洋生物,为人类造福。

  有獐子岛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带动,中国的水产业已经超过世界水产业的半壁江山,在讨论中国加入WTO对农业的影响时,有关专家曾称,中国最不担心的是水产业,这个行业,我们在世界上可以占主导地位。

  海洋牧场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目前,獐子岛海洋牧场开发的深度已经到达海底50米,这在国内绝无仅有。在獐子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片海洋里,每一寸土地,每一滴海水都在书写财富神话。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qhd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